4月份,百公里管线穿孔88.1条次,比计划降低12.2条次,自营维修单井管线1357米,干支线更换57米,节省工程材料、施工劳务、工农费共计15.6万元,胜采厂注采管网“一条龙”精细考核管理成效斐然。
针对以前注采管网考核管理不完善,基层“只管用,不管养”等问题,胜利油田胜采厂将挖潜重点瞄准日常维护保养,对注采管网从设计到施工再到巡查维护,实行“一条龙”跟踪考核,强化员工精细管理意识,进一步提升管线运行质量,真正将“使用寿命提上来,运行成本降下去”,千方百计将维修费用控制在最低水平。
他们在流程维修“七不出区”、“十不出站”管理经验基础上,制定出基层单位自行更换管线及维修阀门奖励办法,对自行更换管线分三个长度等级,分别按劳务定额的25%、30%和35%给予奖励。每修复一个阀门,井控车间试压合格后,直接兑现奖金100元。
“将管网流程纳入考核后,发现一些所谓的‘刚性成本’也能拧出不少水。我们通过‘巡检六法’和‘四查五必换’积极主动地维护管线,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注采306站站长胡建华工作思路发生新变化。
有些注水井闸门安装使用不到半年就坏了,频繁的更换,不仅增加了员工劳动强度,还给成本控制带来了困难。注采503站在解剖分析中发现,导致注水闸门打不开、关不严的原因,很多是油泥和污垢堵塞造成的,清洗后好多部件完好如初。对此,他们提出“对更换下的旧阀门进行拆卸,通过整合组装重新使用”的建议。这个简单实用的挖潜“小妙招”,每年可产生效益1.2万元。
新规定还将百公里穿孔次数及5年内管线更换率纳入考核范围,进一步激发员工精细管理意识,顺利实现从用管线、修管线到护管线、养管线的思想转变。
管理六区注采602站ST142X46油井,由于管线老化,频繁穿孔,且该井管线被村庄院落包围,更换难度大,青赔费用高。为了找到一个“标本兼治”的解决办法,他们多次召开“诸葛亮会”,最终通过“两头搭过桥”的方式,把临井ST142X44的原有报废水井管线再次利用,用“8米新管线置换了800米废管线”。不仅根治了穿孔,还让旧管线重新“上岗”,成功节省开支9万多元。
“从源头上预防、从根本上治理,是杜绝成本浪费的最佳途径。”胜采厂副总经济师徐加军说,工程施工之前,生产技术科、工艺所积极为基层提供技术支持,各路专家分别从管线材质、流速、壁厚、路径进行全方位科学论证,对工程方案不断优化,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ST25X98井单井管线跨越道路、沟渠、农田区段较多,如果整体更换,仅工农费就超过5万元,工程施工难度也很大。改变路径的方案行不通,就对施工工艺进行改进完善,最终采用PE内衬防腐修复技术。通过这一变更,仅工程费和工农费就比计划减少6万元。
作者:冯永江 韩守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