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底,伴随着黄河钻井五公司30518钻井队的顺利搬迁,营1丛式井组宣告顺利完钻。面对具有着防碰井极多、地层压力系统紊乱等多重困难的营1丛式井组,从2015年3月起,黄河钻井五公司集思广益、瞄准要害、捋顺思路,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重点井组打得成、打得好、打得有效益。
2015年,刚刚接到营1丛式井组钻井任务的黄河钻井五公司30518钻井队队长杨海鹏就犯了愁。营1丛式井组被老钻井人比作“难啃的骨头”,该井组位于西城繁华地段,北邻北二路,南倚广利河,环保要求高;营1丛式井组在不到9000平米的区域内共设28口井,属于老区加密开发井,面临着130余口防碰井的严峻挑战;该区域内原有9口井,于1994年施工完成,施工年代久远造成真实防碰距离不全,同样加大了施工难度;除此,钻井设计多为浅层定向,井身轨迹多为五段制,易形成大肚子井眼,井径控制难度大。
面对营1丛式井组带来的挑战,在钻井施工前,黄河钻井五公司对新设计的19口井逐一研究分析,优化了每口井的井身轨迹,并捋顺了19口井的施工顺序。在拿到每口井的设计之后,30518钻井队组织各项技术人员认真研究分析,制订施工方案,优选钻具结构,严格措施落实,并明确了重点施工井段等重要位置,对钻进过程中的各项参数进行实时监控。
在施工过程中,30518钻井队通过合理确定钻井液排量、定性处理泥浆前搞好短程起下钻修整井壁,完钻后更换常规钻具通井,大排量循环、小排量巩固井壁,充分保证电测成功率。加强三级固控设备的使用,控制好钻井液中的固相含量,尽量避免因固相含量高而大量排放钻井液或大量加水,提高责任心,加强钻井液的过程监控,尽量避免人为原因造成钻井液性能失控,克服了同台丛式井主要存在的井径控制困难、井眼清洁问题突出、电测成功率较低、钻井液排放受限等技术难点。
该井组中营1-斜89井最大难点是防碰问题严重,防碰井多达20余口。根据这一情况,开钻前,钻井队首先对井身轨迹进行了优化,并针对500至560米处、560至835米、1300米后等重点位置设计了具体施工方案。施工中严格按照轨迹钻进,重点防碰井段加强值班力度。钻进过程中勤搞短起下,施工过程中严密观测磨阻情况,最终顺利交井,机械钻速达到39.3米/小时,是这个台子井中机械钻速最高的一口井,且电测一次到底,井身固井质量全优。而营1-斜89井的钻井难度在该井组中普遍存在。
不仅如此,面对低油价带来的严峻挑战,加强成本管控成为钻井施工中另一着力点。针对施工要求,30518钻井队对所需用料进行统计,并在议标范围内对用料进行控制,分为重要且急需、重要但不急需、急需但不重要和不急需且不重要四个等级,在允许的范围内相互协商,去掉不急需且不重要的、重要但不急需的,将成本压到最低。通过钻井队一年的努力,营1丛式井组顺利完钻,总进尺44341米,井眼质量、固井质量、井口质量合格率均达100%。
作者:张永国 张星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