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井场40米处,有村民存放的麦秸,请协助予以清除。”
2月23日上午,胜利油田临盘采油厂井下作业大队质检员怀红星在施工环境评估表上这样记录。这是他对次日要搬迁的田14斜11井,井场内地面情况、井场周边有无杂物等进行实地勘察时的记录。
随着效益评价的逐步深入,作业施工难度大、提质增效压力大等诸多难题日益凸显。面对寒冬期提质增效的新要求,这个大队积极转变观念,将质量管理的关口前移,通过提前预判和主动介入,做到“环境评估、井况分析、规范操作”提前介入,实现兵马未动,质量先行。
搬迁前施工环境评估是质量管控的第一步。在以往工作中,搬迁前主要对进井道路等进行现场勘察和预判。新年伊始,这个大队要求各基层队在搬迁之前,更加重视施工环境评估,最大限度地减少因井场环境导致作业质量问题的发生。
“很多质量隐患提前发现,会给之后的质量管理扫平障碍,带来便利。”怀红星说,“井场周围有麦秸、杂草等杂物,春天风大,很容易粘在管杆工具上,不易清理。像这些情况我们发现后都会及时进行整改,做到开工前无质量隐患。”
与环境评估同步进行的,是技术人员对井史资料查询、对井况分析。现在每接到一口井的上修任务,基层技术人员都会进行综合分析,包括历次作业原因、管柱描述、完井措施以及正常生产初期、中期及躺井后示功图的变化,确保对所施工的作业井认识清晰、判断准确、措施得当。
施工过程中,这个大队在做好质量监控的同时,将重心前移、职责下放,要求每道工序都由专人进行技术交底,让当班员工对作业目的及特殊要求了如指掌;每次施工前,跟班干部和班组长都要对工序的标准化操作进行重申,杜绝违反操作规程情况的发生。
与此同时,这个大队还通过对施工井的跟踪评价,建立质量管理数据库,对不同区块、不同工况以及出砂、结蜡严重的特殊施工井进行综合分析,为下步修井提供数据支撑,先算后干,从源头上把好施工作业质量关,切实提高施工有效率,以尽可能小的成本支出,换取效益最大化。
(作者:孙志惠 邢兆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