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同城|美食|旅游|汽车|城市|教育|健康|读图| @新浪山东|惠购

|邮箱|注册

新浪山东> 东营>新闻>社会>正文

利津北于村“现场+科技”培训模式深受农民欢迎

来源:大众网2015年2月3日 16:05【评论0条】字号:T|T

  大众网东营2月2日讯 (记者 向玲)“‘满堂灌’的培训模式没人愿意听,实践证明,‘现场+实用型科技’培训模式效果远远大于‘课堂+填鸭式教学’。”近日,东营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驻凤凰城街道北于村帮扶工作组成员赵凤杰告诉记者。

  北于村位于利津县城西北部,距县城10公里,向西3公里为滨州市秦皇台镇。全村320户,1078口人,占地7400亩,其中可耕地6400亩,人均6亩地,以粮棉种植为主。帮扶工作组到村后,通过调研发现该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村民们对“满堂灌”的培训模式不感冒,帮扶工作组决定改变以往课堂说教的培训方式,最终探索出一套“现场+科技”培训模式,通过协调各种关系,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联系单位、车辆,让农民走出家门到现场接受科技培训,从而增长见识、提高技能。

  近几年,利用光伏发电是新生事物,一次投资,多年受益。帮扶工作组联系天信光伏公司技术人员把企业宣传车开到村里,举办光伏新能源应用培训班,村民在现场学习了光伏太阳能的安装、发电原理、经济效益等知识,亲身体验了太阳能发电带来的便利。同时帮扶组还带领村民到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天信光伏公司,实地参观考察学习。看到厂区内外大规模成片成排的太阳能发电装置,村民们惊叹不已,对这种广泛应用于航天技术的品牌产品,倍感兴趣。参观培训后,村两委一致同意计划建村文化大院,并在文化大院屋顶建分布式光伏太阳能发电站,解决村文化大院用电问题,多余电量卖给国家电网,实现村集体经济“破壳”,对周边地区也能起到带动辐射作用。村民参观光伏公司后,将所见所闻说给亲朋好友,许多亲戚也动心了,主动联系厂家安装光伏太阳能,享受科技产品带来的便利。

  “对实用知识的培训,村民都会‘买账’。”赵凤杰告诉记者,帮扶组还带领村民到广饶海荣新材料公司参观培训,看到公司研发获得24项专利、坚固耐用冬暖夏凉、绿色环保低碳节能的新型空腹模块建材,好多村民对“应用新技术,大胆吃螃蟹”跃跃欲试。

  赵凤杰告诉记者,帮扶工作组不光在农民培训中注重科技引导,也注重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科技手段,让农民分享到科技成果带来的新变化。为解决村民出行难问题,2013年10月,帮扶工作组在帮扶北于村修建2400米水泥路时,采用了一项新技术,就是将原来破损的沥青路面通过粉碎加温搅拌处理后,回填加固路基,将破损沥青变废为宝,节约了大量土方,保证了质量,缩短了工期。村民盖玉军逢人就说:“市里派来的帮扶组,真务实,不搞花架子。他们讲课和干活,都有一套科学方法。他们给咱讲的课,都跟科技沾边,谁参加学习谁沾光,不学习就后悔。”后来,每次组织培训,大喇叭一吆喝,报名者都很踊跃,生怕掉队。

  在赵凤杰看来,把科技种子播进农民心田,是下派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把农民培训工作做得有声有色、深入人心、取得实效,需要我们开动脑筋,创新培训模式,想方设法让农民通过“看得见,摸得着”喜闻乐见的形式,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学科学用科学,提高发家致富本领,从而提高农民自觉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精彩推荐更多>>

相关报道

发表评论

新浪简介|新浪山东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