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同城|美食|旅游|汽车|城市|教育|健康|读图| @新浪山东|惠购

|邮箱|注册

新浪山东> 东营>新闻>社会>正文

东营校园足球现状调查:城乡差距大 缺钱缺教练

来源:大众网2015年1月29日 09:59【评论0条】字号:T|T

图片图片

  大众网东营1月29日讯 1月27日,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等五部门,共同成立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教育部长袁贵仁任组长,足协主席蔡振华任副组长。消息一出即引发热议,社会各界表示校园足球活动将迎来新的发展春天。我市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正式开始于2010年7月2日,在至今的5年时间里,我市校园足球活动取得了哪些成绩?目前还存在何种不足与制约因素?就这些问题进行了采访调查。

  调查发现,我市学校多数中小学都开展了足球教育,场地条件充足是我市发展校园足球的优势条件。但据介绍,我市校园足球发展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专项师资、经费较为紧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校园足球的进一步发展。不过,记者了解到,随着国家加大校园足球发展力度,省里出台体育师资配备行动计划以及我市教育局“三个一”计划实施,我市校园足球发展将迎来更大机遇。

  现状 足球进校园,城乡差距大

  1月28日,记者在东凯小学看到,100多个二到四年级的学生在进行足球训练,有的训练颠球、有的两人一组训练接停球,热情高涨。东凯小学薄其玉主任告诉记者,他们已坚持3年发展校园足球。足球校本课程和校队周末集训相结合,学生不仅因此提高了足球热情,身体素质也有了很大提高。该校足球教练张大鹏称,以肺活量为例,年龄在9岁至10岁的小学生一般在1400到1500毫升之间,但是东凯小学不少小球员肺活量却到了2000到2200毫升,足球训练的效果很不错。

  东凯小学只是我市发展校园足球的一个缩影。记者了解到,我市不少中小学校在开展校园足球方面有较成熟的做法,其中不乏省内的佼佼者。比如东营区文汇街道东营小学不仅连续四年夺取市女子足球赛冠军,该校学生王续伟还成功被恒大足校录取。

  2010年7月2日,我市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正式启动。市教育局体卫艺办公室董树清主任告诉记者,五年来,校园足球活动不仅培养出了好苗子,还提升了中小学生体质,让他们掌握了一些终生受益的锻炼技能。

  虽然,我市校园足球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记者发现,如区域发展不平衡——城区校园足球开展水平较高,乡镇开展水平较低等问题依然存在,需要足球教育工作者研究解决。

  制约 不仅缺教练,还缺资金

  据一些媒体报道,一些中小学校缺少足球场地,球门成为摆设,严重限制了青少年校园足球的进一步发展。记者采访发现,现在我市所有中小学、包括乡镇学校,都有人工草坪足球场。市足协秘书长岳海峰告诉记者,与外地发展校园足球的窘况不同,场地条件恰恰是我市校园足球开展的最有利条件。

  据介绍,“小学原则上不建11人制场地,一般是7人制和9人制。”据董树清主任介绍,我市小学足球场大多是新建的,标准较高,可以满足孩子们踢球的需求。

  据了解,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开展需要场地、教练、资金等支持。记者采访发现,与场地是我市校园足球有利发展条件不同,教练、资金却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限制因素。

  “目前我市拥有D级证书的青少年足球教练只有6人,C级只有3人。”据岳海峰秘书长介绍,专业青少年足球教练员“稀缺”,学校体育老师不得不临时代理课程。“体育老师一般是师范专业毕业,足球、篮球、排球各自学习一年。”教练张大鹏告诉记者,与科班出身的专业足球教练相比,体育老师在理论和技战术能力上都有一定不足。“足球知识和足球动作不专业带来的影响很大。”张大鹏教练表示,足球热情减弱是次要的,因为动作不准确导致受伤才是最大风险。假如学生受伤,家长会给学校施加压力,校园足球的形象和发展都将受很大冲击。

  记者了解到,经费不足也影响我市校园足球进一步发展。董树清主任透露,因经费不足,与外国友好城市之间的青少年足球交流只能通过外国球队来访的形式进行。市校园足球联赛主办方会给予参赛球队2000元的补贴,但是根据不少带队教练与老师的反映,这些经费仅够购买球队的参赛球服。

  据了解,目前我市只有东营区、河口区每年都会组织青少年足球赛事,垦利县去年第一次组织比赛,而其他县区至今没有组织过此类赛事。岳海峰秘书长告诉记者,教育部门对校园足球工作落实的力度不够也是制约我市校园足球发展的重要因素。

  机遇 三方对症下药

  在采访中,张大鹏教练告诉记者,有的小学生因为没有选上足球选修课,课下会偷偷走老师“后门”。“孩子们学习足球的热情非常高,我们应该为他们创造好的条件。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市足协秘书长岳海峰建议,组织跨区域范围、不同级别的青少年比赛,培养专项足球师资的培养,是目前我市校园足球最急需、最关键的工作。

  记者了解到,我市教育部门已经制定了详细方案促进校园足球活动进一步开展。我市正在实施学校体育“三个一”活动计划。每个学校至少成立一个球队,每个年级至少有一个统一的体育锻炼项目,每个学生经过体育锻炼至少掌握一项体育运动技能。其中,在三大球中,小学主要选择足球。

  “抓住校长,争取家长是我们的有效策略。”市教育局董树清科长告诉记者,学校领导决策对于中小学开展足球运动有重要作用,家长的支持则为校园足球开展提供有利外部环境,因此今后将加大对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宣传力度。

  记者了解到,国家教育部要求的足球特色学校申报工作已经开启。按照教育部的相关规定,三年内,足球特色学校将占我市中小学校总数的8%。董树清主任称,这一政策对我市校园足球发展来说是一个重大机遇。

  2014年12月11日,《山东省学生体质提升计划(2014—2018年)》公布,我省学校体育师资配备行动计划正式开启。三年内中小学体育教师将配齐配足。鼓励具有教师资格证的优秀退役运动员到基层学校任教,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张大鹏教练称,此举将有利于解决我市中小学缺乏专业青少年足球教练的问题。

  相关链接

  东营校园足球“风雨三十年”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我市足球发展的历史也有近30年。据市足协岳海峰秘书长介绍,我市足球最早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组队参加了省运会。校园足球真正开展起步是1998年,我市第一次参加在枣庄举行的山东省中学生足球比赛。其后,2001和2003年连续两次参加省希望杯足球比赛。

  对于东营校园足球发展的历史,张大鹏教练有自己的时期划分。在他看来,上世纪90年代初到1999年是火爆期。作为油田孩子,他说那时油田每个学校都有校队,年级有级队,每一个班也有球队。“2000年至2002年,那时候国家队成绩不错,冲进了世界杯,虽然那时学生足球热情很高,但校园足球开展的少了。”张大鹏说,直到2010年,新世纪头十年是我市校园足球的空白时期。

  张大鹏认为,十年空白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是受到了中国足坛假球成风,赌球现象频发,以及个别球员生活作风影响,整个社会对足球的热度急剧降低。其次,课程学习压力、考学压力加大也导致不少孩子在初中、高中阶段放弃了足球。

  “复兴就要从2010年7月2日我市启动校园足球活动开始。”也是球迷的张教练说,那一天是南非世界杯巴西队跟荷兰队的比赛,两支顶级球队吸引了世人目光,比赛意义重大,但或许很少有人想到,那一天在东营校园足球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精彩推荐更多>>

相关报道

发表评论

新浪简介|新浪山东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