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同城|美食|旅游|汽车|城市|教育|健康|读图| @新浪山东|惠购

|邮箱|注册

新浪山东> 东营>新闻>社会>正文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河流污染 羊饮水死亡

来源:南方都市报2014年12月24日 11:40【评论0条】字号:T|T

  李洁判断,这或许是今年7月份运营的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发挥了作用。在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官网介绍中,污水处理厂占地面积150亩,总投资2.7亿元,目前日处理污水2万立方米左右,2016年可达到5万立方米满负荷处理能力。

  在污水处理完成后的出水池,南都记者见到10多个池子内缓缓流淌的水,肉眼看不到杂质。

  东营港开发区环保分局局长李爱涛在12月4日的园区产业发展纪实中表示,“近年来因环保问题拒批项目40多个,总投资超过200亿元。”

  然而,当地环保志愿者发现,仙河镇的遭遇在不远处的利津县被复制,一个以盐和盐化工、新能源新材料为主的地方产业园区正在崛起。新的产业园区位置靠近一千二管理站被保护得最好的一块自然保护区,已经有两家化工企业进驻,更大面积的湿地正在平整开发。

  “生态盐场”带来的水漠化

  当环保志愿者把目光对准工厂时,生态盐田在仙河镇周边迅速蔓延开来,这种冠有“生态”字样的盐田,很多当地人并未意识到它的危害。

  在自然保护区一千二管理站及孤北水库的附近,以及通往东营港及孤东圈的道路两侧,成千上万亩天然湿地在被开发为鱼塘、虾塘之后,因经济效益差而被废弃。最近几年,取而代之的是成片的盐田和高高堆起的盐山,这些工业盐和提炼的溴素直接供给附近的化工厂。

  一位盐田的看守人员介绍,外地来的老板先使用除草剂,除去芦苇和杂草,然后开挖盐坑,在底部铺砖和塑料薄膜,用于大面积晒盐,一个盐场的面积就在上百亩。

  油田职工翁东观察到,盐田从地下深层抽取卤水的同时提炼溴,这种有毒物质把盐场周围侵蚀得寸草不生。仙河镇镇东的湿地里,最近两年多时间,建成了两个大盐场,但盐场周围的三排树,挨得近的两排已经死光。

  在山东常年关注滨海湿地和潮间带生态问题的环保志愿者任增颖,2014年9月份在实名微博上提出,引海水到湿地搞养殖,建盐厂,都是人为改变湿地生态系统类型,相当于海水“人为入侵”。从天然湿地到人工湿地,这看似对湿地的总面积改变不大,实际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尤其是对生物多样性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这种破坏被有关专家称为“湿地水漠化”。水漠化是与土地沙漠化和石漠化不同的土地荒漠化类型之一。人为造成湿地中的生态系统受到重创,水生生物栖息地繁殖地遭到破坏,食物链断裂、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冲击。生态系统自身原有的解毒净化功能失效。但目前,“水漠化”无论在官方,还是民间,都尚是生僻的词汇。

  翁东打算把妻子儿子送回老家远离污染,仙河镇不少老居民也期盼着逃离,甚至有环保志愿者希望,能够将他们整体搬迁,但去年当地政府透露的消息浇灭了希望,约5万人的仙河镇不会缩小,反会扩大,如今一排排新建的住宅新村即将竣工。

  当地政府消息显示,计划到2020年,仙河镇将建设成为15平方公里、容纳12万人口的新城,远期要达到25平方公里、人口规模达到20万人,河口区政府领导在公开场合表示,“这对油地军港的各方群众来说都是大好事”。

  “毒气泄漏时我只想逃跑,现在我很想逃离化工污染。但我老了,没有本事跑了”,田龙有些沮丧,作为第一批来仙河开荒的油田职工,当时觉得荒芜不好,现在发现,那种草长莺飞、水清鱼肥的美好,再也寻不着回不去了。

  变色广利河难寻排污口

  与仙河居民希望逃离的想法不同,广利港的渔民在河水变色后选择了坚守,不过,连“刺头”渔民魏云水,也要放弃与河边的化工厂较劲了。

  位于东营市政府东南15公里处的广利港,30年前开始聚集成渔村,近年成为东营港的重要港区。不少渔民靠着广利河捕捞生活,这是连接黄河与渤海的唯一河流。

  但在十余年前,与渔村一河之隔的河岸上,开始兴建化工厂,从此广利河变了颜色,平静的捕鱼养殖财源被搅乱。

  广利港渔民最大的一次损失发生在2011年,魏云水至今回忆起来仍显心痛,他和20多家养殖户加上零散渔民,投入了1000多万元,从南方进了毛蛤,他自己一次性投了230多万元。

  当年3月中旬,只有黄豆大小毛蛤被放入广利河,40多天后,毛蛤长到拇指盖大小,但敏感的渔民突然发现,有几日水色突然变暗,淡水鱼开始浮尸河边。魏云水打捞了几天,毛蛤只有少数死壳挂在网上,大部分毛蛤死后开口,泥沙灌入后埋在河底。

  千万投资颗粒无收,愤怒的渔民把目标对准了河岸附近千米左右的石化厂、橡胶厂。魏云水先后联系省市环保局、市长热线,但大多没有反应。东营市环保局的工作人员来抽取河水取证,“但是否超标,什么结果,并没有反馈给我们”。

  更多的渔民学会在河水突然变黑之后,给环保部门打电话,但得到回复多是找不到对岸企业的排污口,“也许埋在了地下”,这在渔民中没有多少说服力。

  魏云水曾经找到一片废弃的露天养虾池,他在夏天观察到,多家化工企业发红的污水通过弯弯曲曲的渠道流向这些养虾池,每到涨潮时,池中暗黑发红的污水与广利河水勾兑漫出,“它们和广利河是相通的”。

  今年,魏云水有了新发现,他发现这片排水池的下面埋了两个大粗管线,连接污水池和广利河,“当地社区让我去向上级反映,我没有答应”。因为他自觉无力,“化工厂是当地招商引资来的,即使去反映也撼动不了广利河被污染的事实。”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刘高焕多年来关注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保护,在他看来,东营非自然保护区的湿地大部分成为石化工厂,还有一部分养殖水产,但现在东营在区域开发上速度过快,原来的湿地都变成人工的,自然湿地快速减少。

  “我的整体建议是沿海地区,特别是海岸地区不能过度开发,否则对海洋环境和海岸带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都会特别大”,刘高焕说,但目前对具体污染程度的描述尚且不易,因为缺乏关于化工企业排放的真实而透明的量化数据。

  国家海洋局东营海洋环境监测站去年的监测显示,广利河口邻近海域近年水环境健康状况略有恶化,莱州湾局部海域无机氮、石油类和活性磷酸盐超标严重。

  赖以生存的河流,已经变成了性情不定的猛兽。多位广利港的渔民说,他们已经不敢往广利河里大批放苗,担心突然出现暗黑的水流将它们吞噬。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仙河居民和广利港渔民均为化名)

[上一页] [1] [2]

精彩推荐更多>>

相关报道

发表评论

新浪简介|新浪山东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