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东营11月25日讯 东营市食药局根据创建文明城市的任务目标,安排组织人员,开展了一系列集中整治行动,通过整治学校周边食品经营环境、实施“文明餐桌行动”、倡导“光盘行动”等举措,打造食安东营。
68所学校周边餐饮摊贩
已按要求规范管理
10月底,东营市对纳入第一批规范计划的68所学校周边食品店、餐饮店、食品摊贩都已按要求进行了规范化管理,为下一步全面完成规范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从今年9月份开始,食药部门组织人员全市213所中小学校周边食品店、餐饮店、食品摊贩进行了初步排查摸底,根据规范工作时间安排,明确并公布了规范计划。至明年上半年,全市213所学校周边的1500余家食品食品销售店、餐饮店、流动商贩将分三个批次完成整治规范工作。
根据摸底情况和规范要求,各县区及开发区统一印制了《备案证》、《食品安全告知书》和《食品安全承诺书》。充分发挥改革后各基层食药监管所的作用,对列入第一批规范计划的学校周边“两店一贩”实行网格化监管,分片包干,明确责任区域,逐一进行监督检查,完善许可、备案及健康证明,指导亮证经营。与经营者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督促其依法索取、保存食品和加工原料单据。全市第一批学校周边共新办食品店、餐饮店许可证110个、备案证142个,食品摊贩备案证130个,健康证616个,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816份。经过一系列整治,学校周边食品摊贩持证率达到95%,食品店、餐饮店持证率达100%,从业人员健康证持证率达100%。
“之前很担心孩子用零花钱买一些不干净的食品,但是我们做家长的又靠不上,现在经过食药等部门对校园争辩食品经营商家集中整治,作为家长我们更放心了。”东营市实验学校一位学生家长告诉记者。
除了针对校园周边环境集中整治行动,东营市食药局还开展了在各餐饮店、学校、机关食堂实施的“文明餐桌行动”,督促餐饮单位摆放文明餐桌牌,在显著位置张贴“不剩饭、不剩菜”为主题的宣传画,充分调动食品从业人员和广大群众参与创城的热情,积极倡导文明用餐行为。
班子成员一线督导
食品经营商家必须两证齐全
此外,结合创城的契机,东营市食药局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亮证经营的食品经营单位的检查行动。以学校周边、主干街道、商业中心等为重点部位,以亮证(食品流通许可证、餐饮服务许可证、健康证)经营、明确量化等级、改善经营场所卫生状况、落实管理制度、完善餐饮具消毒等为重点内容,及时发现并查处无证照从事食品流通和餐饮服务的行为,对经整改符合条件的食品流通、餐饮单位督促其及时办理许可证,对不符合条件的单位进行立案查处并予以取缔。
“你们店里没有餐饮服务许可证,只悬挂了工商执照是不能从事餐饮经营的,从业人员的健康证也没有及时更新。店主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把证照办齐,否则,我们将依法对该店面进行停业整顿。”日前,记者在跟随东营市食药局工作人员对运河路上进行创城集中整治时,一处新开业的小吃店被工作人员当场亮了“黄牌”,“我们查看了这家店面,卫生状况不错,也上了一些餐具消毒设施,只是在证件上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已经对其下发了限期整改通知,责令其限期办完相关证件。”执法人员介绍。
据了解,东营市食药局将执法人员分成5个小组,负责区域内食品流通、餐饮单位的规范管理和创建任务的落实。班子成员一线督导,现场办公,坚决做到创建工作任务、责任、人员、进度、时限“五落实”。目前,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共出动执法人员2752人次,检查食品流通单位1070家次,餐饮服务单位882家次,督导整改310家,全市食品经营秩序进一步提高。
县区食药划分片区
充分发挥食药所职能
今年东营市食药系统完成了整合,在组织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新诞生的基层食药所有效地延伸了食药部门的监管职能,东营区、河口区等食药部门也充分发挥了基层食药所的监管职能。
东营区食药局全局人员分成六个食品安全组,一个药品安全组和一个督导组,将创城任务细化落实,明确每个检查小组的整治任务、责任区域。各检查组认真落实“痕迹化执法”和“错时制”执法要求,延长工作时间,集中治理疑难问题,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当场解决。同时,进一步提升办证和查体培训的工作效率,通过规范服务行为,提升服务质量,用小窗口折射大文明。各检查组也通过反复检查,耐心讲解,帮助指导生产经营单位逐项整改,确保问题整改到位。截至目前,全局共出动执法人员484人次,累计检查食品流通、餐饮服务单位2914家次,督导办理证件806份。
河口区食药局为确保创城工作责任落实到位,实行了“网格化”管理制度,将城区划分为6个责任区,集中局机关、稽查大队和基层监管所30名执法人员,按照包点、包线、包片的办法,组成6个检查组,每组由一名科级干部任组长,按照全覆盖、无遗漏的要求,逐家逐户对城区食品药品单位开展拉网式检查,对存在的问题逐一销号解决。
截至目前,已完成2轮督导,共出动执法人员650余人次,督导检查食品药品经营单位2168家次,督促81家餐饮单位、225家食品流通单位办理了许可证,指导570余家单位完善了相关台账、记录,监督420余家单位改善了卫生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