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同城|美食|旅游|汽车|城市|教育|健康|读图| @新浪山东|惠购

|邮箱|注册

新浪山东> 东营>新闻>财经>正文

东营经济开发区助推铜产业发展纪实

来源:新浪东营2013年11月28日 11:08【评论0条】字号:T|T

  11月4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函批准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全国铜及铜材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这是继去年荣获“山东省铜及铜材优质产品生产基地”之后,取得的另一项“国”字牌荣誉,也是全国唯一获准创建的铜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同时也是我市首次获得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殊荣。今年,全省共有14个、全国248个地方政府申报了“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山东省唯一、全国29家之一进入答辩并一次通过国家质检总局认可。

  实施“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工作,是建设质量强国梦,推动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重要举措。按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的要求,推动地方政府开展知名品牌创建工作,规范产业发展,扩大品牌影响,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国家质检总局从去年开始启动这项工作,重点安排那些产业在全国集中度高、产业链最完整、质量管理工作到位、政府高度重视的区域,作为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的主体。

  品牌引导铜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认真贯彻市委工作会议精神,秉承“质量兴则产业兴,质量强则产业强”的质量发展理念,将质量发展战略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战略,在全市率先实施了《关于实施质量强区战略的意见》和《关于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意见》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有力带动了产品质量的提升和品牌要素的聚集。开发区管委会根据《质量发展纲要》、《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2013年年初正式启动铜及铜材产业申报“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工作,通过健全铜工业发展规划和产业质量品牌推进计划,全方位深化铜及铜材产业的质量、标准、认证、计量等工作,不断加强质量监管,铜及铜材产品省级以上监督抽查合格率连续三年达100%。推动建设了黄河三角洲质检中心、山东省有色金属质检中心、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全国铜工业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全省铜产业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业园区试点等一大批重量级项目,逐步打造起了全国铜及铜材产业质量品牌的聚集区、标准技术的制高点、专业人才的聚集地,品牌的力量逐步引导开发区铜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标准助力铜产业掌握行业话语权

  2011年10月16日,全国唯一一家地市级城市承担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创建工作正式启动,标志着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从此走上了一条用标准化战略推动产业发展进步,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途径。

  近年来,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引导重点铜及铜材企业实施了以技术标准提升、核心技术标准转化、国际标准提案、国家标准参与、标准化复合型专家培育等一系列标准提升推动工程,先后联合中国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中国有色金属标准化专业委员会、中南大学冶金学院、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单位开展标准技术合作,推进区内有色金属行业实现了标准技术水平和能力的快速提升。经过两年的努力,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全省乃至全国工业标准化方面获得一大批荣誉,树立了现代工业标准技术促进产业发展的一面旗帜。今年10月15日,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工作会议在我市召开;11月7日,方圆铜业、天圆铜业、亨圆铜业、金茂铝业等有色金属骨干企业在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年会上收获颇丰,上述企业都实质性的成为了全国有色金属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成员单位,并分别承担了一大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修订任务,方圆铜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提案的工作已经提上日程,这些都大大的抢占了全国有色金属行业标准话语权。

  创新驱动铜产业集约化发展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铜及铜材产业是开发区重点打造的2000亿元级园区,通过企业升级及产业倍增计划,实施质量强区战略,大力开展质量、标准创新驱动工作,推动铜及铜材产业规模再扩大、技术再创新、品牌再做优。目前,现有骨干企业8家,已完成固定资产投入380亿元;2013年新开工建设企业11家,总投资150亿元。2012年,铜及铜材产业实现产值698.42亿元、收入694.09亿元、利润45.92亿元、利税81.14亿元,产业总产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3%。为推动铜工业高端高质高效发展,开发区编制实施了《铜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在集群化、高端化、循环化、品牌化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科学规划打造完整产业链条、标准技术引领产业创新发展、服务平台支撑产业可持续发展、质量环境营造产业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到“十二五”末,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铜工业发展将实现如下目标: 

  规模上:实现产值2000亿元以上,形成阴极铜70万吨、阳极铜60万吨、低氧铜线杆35万吨、高精铜板带10万吨、铜箔4万吨、铜板5万吨、高速列车接触线及承力索3万吨、电磁线8500吨、黄金50吨、白银800吨的生产能力,将铜及铜材产业打造成环渤海经济圈内、长江三角洲之北的黄河三角洲新型铜工业基地。

  创新上:以享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铜冶炼技术为主导,以黄河三角洲再生资源工业园再生铜为原料主体,构建成拥有完整产业链的高精铜加工产业集群。建成冶化技术装备孵化示范产业基地。在氧气底吹技术基础上,升级形成“连续吹炼清洁生产工艺”,实现短流程冶炼、高清洁生产的革命性创新。

  品牌上:重点企业核心技术标准转化率达到80%以上,企业制定国际标准实现零突破,卓越绩效导入率、重点产品山东名牌覆盖率、重点企业著名商标覆盖率均达到100%,将铜及铜材产业打造成质量发展保障有力、质量发展基础雄厚、质量发展环境优越、质量发展机制完善的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 (张向坤)

精彩推荐更多>>

发表评论

新浪简介|新浪山东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