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绍骋
经过一年的努力,我省节约集约用地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确保了全省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同时,土地开发利用还比较粗放,建设用地效益有待提高,违法违规用地问题依然严重。节约集约用地形势不容乐观,必须进一步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工作,推动全省节约集约用地再上新水平。
一、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势在必行
土地是人类生存的载体,是国之根本。我们平时讲保卫祖国,其主要任务是捍卫领土完整。国与国之间的边境冲突,十有八九是争夺土地。省与省之间的边界纠纷,也主要是土地问题。寸土必争、寸土不让、寸土寸金,从这些成语中也不难看出土地的重要性。守土有责,节约集约用地也是守土,既是当务之急,更是长远之计,利在当代,功在千秋,而且是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一)党和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要求我们节约集约用地。近日,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明确要求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杜绝浪费行为。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是最重要的资源。土地节约是最大的节约。在我国革命、建设和发展的各个阶段,土地问题始终是具有战略性、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我们党通过土地革命,发动人民群众,赢得了胜利。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改革创新土地制度,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又对土地政策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是沿承党的优良传统、落实中央要求的重大举措,必须认真落实各项措施,不断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二)人多地少的省情,要求我们节约集约用地。人多地少是我们最大的省情。我省人均土地2.52亩,居全国第27位;人均耕地1.20亩,居全国第20位,以占全国1.6%的土地养活了全国近7%的人口。我省耕地后备资源并不富裕,但人口还在继续增长,去年净增53万人,预计将来会突破一亿大关。解决一亿人的吃饭问题,保证粮食安全是头等大事,人多地少的矛盾将更加突出。“但留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既是对当代人负责,更是对子孙后代负责,保护不好就等于砸了子孙的饭碗。
(三)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节约集约用地。我省正处于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快速发展时期,经济发展、民生保障都需要大量土地。据测算,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有100万农村人口转移进城,每人按照100平方米建设用地计算,就需要15万亩土地。“十二五”期间,我省每年约需增加城乡建设用地60万亩。今年国家下达我省新增计划指标27.92万亩,供需差距很大。省情难以改变、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不能逾越,决定了我们不能再走低效浪费土地的老路,必须高扬节约集约旗帜,走节约集约用地的新路。
(四)经济转方式调结构,要求我们节约集约用地。习总书记要求我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笼”就是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首先要转变土地使用方式,由粗放型向节约集约型转变,实现土地要素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所谓调结构,首先应该调整土地使用结构,向基础设施、高新产业、民生、服务业倾斜。土地使用方式的调整转变,将有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切实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二、节约集约用地现状不容乐观
我省节约集约用地既有成绩,但也存在不足,可以说是喜忧参半,经验不少,问题不小,不容乐观。一方面,节约集约用地正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政府高度重视,企业也已行动,水平逐步提升。2012年底,全省耕地面积约1.1亿亩,基本农田面积约1亿亩,均超出目标保有量。各地因地制宜,创造出一些鲜活实用的经验。如,临沂市建立了“1+16”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体系,创造了20种节地模式。青州、昌乐、安丘等地开发低丘缓坡,拓展了3.65万亩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淄博市引导企业开展“零地技改”,在没有新征用一寸地的情况下,成功实施十多个重点技改项目。烟台市大力推动工业企业进园区发展,腾退城区土地2万多亩。济南市平阴县引“工业上山”,新办工业项目54%在山坡上。另一方面,我们还存在问题和不足,建设用地效益有待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机制不健全,土地开发利用粗放浪费,大广场、大公园、大马路、大工厂随处可见,企业的生产用地浪费现象常见,土地城镇化速度大大快于人口城镇化速度。
三、节约集约用地既要开源又要节流
节约集约用地要坚持精打细算、苦心经营、开源节流、坚守红线的原则。
(一)用好增量。一要严把规划关,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按照城乡统筹、合理布局、适度集中的原则,推进人口向城镇、社区集中。将财政转移支付、建设用地规模与吸纳农村人口进入城镇数量挂钩,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节约集约利用。二要严把土地供应关,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禁止向违背国家产业政策、高耗能高污染、违反土地利用和城建规划的项目供地。完善年度计划管理,分配下达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时,配比下达挖潜指标。按政策引导新增建设用地向城镇化重点区域倾斜,保障重点产业、重点建设项目和民生项目建设用地,保障节地型产业、节地型城镇和节地型企业的用地需求。三要严把投入产出关,严格执行建设用地控制标准,按照工业项目产业类别和投资强度确定项目用地规模,用投资和产出强度、纳税额、人口聚集规模、就业情况等多重指标,控制土地利用,切实防止浪费土地。四要严把园区入门关,合理设置园区项目准入门槛,建立项目准入联席审查制度,提升各类开发区(园区)用地效益。大力推行“飞地经济”模式,通过健全税收分成、强化用地保障等激励措施,鼓励新上工业项目集中建设,集群发展。鼓励园区外的企业通过“拆企并企”、“拆企入园”等方式进入园区发展。
(二)盘活存量。一要摸清底数,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各地要全面查清闲置土地、批而未供土地、低效利用建设用地的底数,并进行全面清理。对闲置土地,依法进行处置和合理利用。二要开动脑筋,挖掘集体存量建设用地潜力。重点开展“城中村”、农村居民点闲置宅基地、“空心村”土地整理,整合利用零星分散土地、空闲地、闲置宅基地和基础设施用地。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发利用经依法批准收回的集体建设用地,以及闲置的原学校、卫生院、行政办公用地等,盘活集体土地资产。三要再接再厉,抓好批而未供土地清理处置工作。今年全省开展批而未供土地清理,半年多时间清理的土地,比国土资源部批给我们一年的建设用地指标还多,要继续加大力度,常抓不懈。要完善批后实施和供应机制,严格落实用地预申请制度,确保土地供应计划的有效实施。强化考核奖惩,将供地率作为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配、节约集约用地考核的重要依据。四要“腾笼换鸟”,规范有序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低丘缓坡开发利用试点工作,大力开展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和低效建设用地二次开发利用,鼓励企业盘活存量建设用地。
(三)拓展空间。一要提高厂房容积率,禁建花园式工厂。要完善政策,采取措施,鼓励企业“上天入地”,改平面向外扩张为向上下延伸,鼓励建设多层工业厂房。今后,除生产安全、工艺流程等有特殊要求的项目外,工业企业不得建造单层厂房。鼓励和引导企业通过租赁、购买多层标准厂房,解决生产经营场所。二要完善建设用地空间使用权取得、流转、登记等制度,在保障人防、城市公共安全设施建设和消防要求的前提下,鼓励综合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三要加强未利用地开发,对荒山荒坡荒滩等未利用地进行综合开发利用,推行城镇上坡、工业上山。
(四)管好市场。一要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减少非公益性用地划拨,逐步对经营性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用地实行有偿使用,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用于经营性项目的,一律纳入有偿使用范围。二要完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配置方式。根据产业周期弹性确定工业用地出让年限,对分期建设的大中型工业项目,实行整体规划、总量控制、分期供地、限期开发,当期用地未达到预定的投资强度等条件的,不得安排下期供地。三要继续探索完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盘活利用闲置和低效用地,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五)严格监管。一要着力加强建设用地供应全程动态管理,牢牢把握批前、批中、批后三个环节,对土地供应总量、布局、结构、价格和开发利用情况实行全面监管。二要积极开展以地控税、以税节地试点工作,加强建设用地税收征管,适时调整全省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和契税的具体适用税额或税率标准,择机提高土地保有环节成本,探索建立城镇土地使用税与集约用地相挂钩的税收调节机制。三要严格考核评价,建立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考核机制,奖罚分明,考核评价结果作为安排年度用地计划指标、考核各级领导干部实绩的重要依据。
四、节约集约用地
既要敢于创新又要依法依规
(一)坚持因地制宜,勇于改革创新。要充分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大胆改革,大胆创新。一时拿不准的,先行试点,看准的要坚定不移地推行。
(二)依法依规用地,严守耕地红线。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用地行为。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健全完善征地审批、实施、补偿安置、争议协调裁决等程序,维护好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