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截至5月31日,北海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6127万元,直比增长109.8%,同口径增长53.8%,占预算的62.4%,增幅列全市第一,提前实现全年任务“双过半”。
今年以来,北海以“作风建设年”和“项目落地年”为契机,坚持问题导向,遵循“统筹兼顾、精打细算,积极而为、量力而行,民生优先、注重绩效”的理财理念,狠抓增收节支,强化资金统筹,优化支出结构,突出保障重点;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和预算评审,提高预算编制精准性;落实内控制度,夯实管理基础,健全完善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为北海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财政支撑。
以“六高”新突破,做好税源保障
北海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围绕“水、路、桥、绿”做文章,滨州市首个水系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投资16亿元的北海水系贯通及综合治理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提升了北海城市承载能力,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吸引更多的市民到北海旅游、投资、兴业。高标准建设工业园区,北海加大对铝产业园区、中小企业孵化园区、大数据产业园区和北海新城进行重点突破,以高标准的园区吸引项目落户。建设高科技制造业,北海着力打造临港产业优势,加快LNG接收站以及燃气发电站前期工作进度。协调国家相关部门加快保税园区和保税仓库的建设进度;打造铝产业园区,强化铝产业下游项目引进工作。用3至5年的时间,在北海打造500亿级的铝产业集群,实现北海铝锭铝棒不出区,形成从氧化铝到终端产品的全产业链条。培育高端服务业,北海重点做好北海大数据产业发展基金等项目进展,下大力气吸引华为、阿里云数据中心为代表的大数据项目落户北海,拉长大数据产业链条,形成大数据产业集聚效应;加快居民住宅、商贸市场、超市影院等第三产业发展。
北海推进高效率服务,着力为企业投资经营提供优质高效服务,配备完善的设施,共享便捷的资源,着力推动行政审批制度和政府职能转变,开展“作风建设年”,打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把中央、省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制度设计和北海实际相结合,做大做优四大国有企业,力争成为北海国有资本经营、投融资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建成管理规范、效益明显、运行高效的国有资本经营实体。保障高水平民生,北海始终坚持“小财政、大民生”的理念,全面落实支持改善民生的各项财政政策,积极调整优化支出结构,进一步提高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投资4亿元的北瞿阝社区和投资4.5亿元的付台子社区先后开工建设。建立完善支农投入增长机制,加大三农扶持力度,实现高速优质发展。
深化体制改革,加快税源建设
北海财政部门全面编制四本预算,强化各预算间的衔接,提高预算管理水平,深化支出管理,提高资金效益。按常态化财力以及实际需求优先对维稳、民生、教育、科技、文化、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进行保障,并对北海本级预算草案,预决算、三公经费信息进行了公开。同时,组织全区预算单位实行了预算、三公经费信息公开。
北海深化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严格控制新增债务,严格举债程序和资金用途,不得违法为任何单位和个人债务以任何方式提供担保。妥善处理存量债务,确保在建项目有序推进。同时,北海积极推进“营改增”扩围等税收制度的改革,按照上级“营改增”政策要求,紧随国家改革工作步伐,推进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及生活性服务业等行业的营改增工作,确保“营改增”减轻和公平企业税负政策的落实。并密切关注财政经济运行情况,认真关注宏观调控政策对我区财政收入的影响,及时把握收入变化动态,提高组织收入的前瞻性、科学性、主动性和针对性。
压实税收任务,做好税收征管
北海财政部门按照新的财税体制,层层压实任务。逐级分解收入任务,落实到各部门,落实到税源企业,落实到具体税种。逐级落实征收责任,实行任务到岗到人、时限倒排计划,各个指标逐一推进,多项措施逐一落实,确保当年收入圆满完成。同时,北海财政部门优化支出结构,坚持改革创新,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机制改革,推进精细化理财,构建公共财政体系。努力完善预算执行管理。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从编制到执行的各项规定和管理办法,完善公用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加强预算支出监管,提高预算执行的均衡性、安全性、时效性;加大统筹力度,保证重点支出需要;继续压缩行政事业单位公用经费,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
北海财税部门集中搞好税收征管,进一步充实税收征管力量,继续加强国地税联合办税业务开展,税收保障机制不断健全,为提高征管效率、增加财政收入创造了条件。在国地税联合办公中,进一步加强税收控制,做到信息共享,彻底清理税收任务。坚持问题导向,重视审计结果的应用,认真分析当前收入征管中存在的问题,统筹规划全年目标,推动税收工作有序开展,避免出现年底突击抓收入的被动局面。主动做好税源调查、征管情况分析,重点关注大型骨干税源企业税源变动和税收缴纳情况,切实加强税务稽查力量,及时发现偷、漏、欠税问题,保证税收的完整性、及时性。(张侃 张秀华 曹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