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蓬莱市,是一个面积不大的海滨小城,以八仙过海的神奇传说闻名于世。这里拥有着碧海蓝天、阳光沙滩,风光绮丽,每年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在中国,说起明代抗倭英雄戚继光的名字可谓是妇孺皆知,但有些人却不知道,他的故乡就是山东蓬莱。
沿着画河西路走不远,就来到了戚继光的故里的东门。前面的大石头上刻着迟浩田将军题写的“戚继光故里”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上面的石碑上写着戚继光在广东任职时写的诗句:“一片丹心风浪里,心怀击楫敢忘忧。”这也是他为国家南征北战、戎马一生的写照。
两座牌坊
沿着台阶拾级而上,矗立在眼前的是两座高大的花岗石牌坊,东边一座叫母子节孝坊,是明朝廷旌表戚继光祖母阎氏贞节,父亲戚景通孝廉而建。西边一座叫父子总督坊,是明朝廷旌表戚继光父子功绩而建。两座牌坊的大小及构造相同,均为高9.5米,宽8.3米,进深2.7米,雕有“丹凤朝阳”、 “麒麟与凤凰”、 “二龙戏珠”、 “南海大士与八仙”、 “狮子滚绣球”、“鱼龙变化”等祥瑞图案。
这两座牌坊都是由坚硬的花岗石材质雕刻而成,刀工细致,技艺精湛,形象栩栩如生,在留存至今的古代文物中实属罕见。在文革“破四旧”运动中,许多文物遭到严重破坏,这两座牌坊究竟是怎样躲过了“洗劫”?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据说当时红卫兵瞄上了这两座牌坊,要纠集起人来把它们拆掉,村里的老人们听说后,立即在两座牌坊上用红笔写上“毛主席万岁”几个大字,并用人墙把牌坊包围起来,坚决不让他们拆掉,这样两座牌坊才得以保存至今。
兵器馆
沿着大街向西走不远,就到了兵器馆。这里摆放着戚继光在长期的抗倭战争中,发明改造的许多兵器。明朝中叶嘉靖年间,东南沿海一带的倭患十分猖獗,北部也经常受到蒙古的侵扰。倭寇经常乘坐海船入侵,在岸上建立据点,人数多达几千,甚至高达两万。倭寇擅长双刀、弓箭、枪,惯于设伏偷袭,明军开始时常吃败仗。戚继光就任后,严明军纪,挑选出三千余人,训练出了一支勇猛善战的精锐部队“戚家军”。他根据倭刀长且坚利,善于劈砍的特点,研究出了对付倭刀最有效的武器“狼筅”。 狼筅像竹子一样接茬特别多,倭刀劈砍时会卡在狼筅的叉上,一时半会儿拔不出来,同时这样一旋转,就可以缴获敌人的兵器,同时又可以直接刺向敌人,即可防御,又可攻击,攻防兼备。同时还配备“无敌大将军炮”、“虎蹲炮”、“竹节炮”、“佛朗机”等大炮小炮,还有相当于“喀秋莎”火箭炮的火箭车……戚继光不光是改进发明了许多武器,而且在战术上也因地制宜,创造了“鸳鸯阵”法。他根据东南沿海地区多丘陵沟壑,河渠纵横、道路窄小和倭寇作战特点,创立了此阵,以形似鸳鸯结伴而得名。并且能由“鸳鸯阵”为基础演变出“两仪阵”、“小三才阵”、“三才阵”等阵法,机动灵活,令倭寇闻风丧胆,充分显示了戚继光的实事求是、灵活创新的作战智慧。在戚继光的带领下,戚家军奋勇杀敌、捷报频传,创造了杀敌两万而我方只伤亡二十人的辉煌战绩!
戚府
戚府就在兵器馆的对面,门口有两个手执长枪的威风凛凛的士兵雕像把守。明朝官员府邸建筑是有等级要求的,戚继光官级一品,按规定为五间五架,所以这里的厅堂全都是五开间。走进大门,首先看到的是“横槊堂”,这是戚继光接待官员、友人和办公的地方。戚继光文韬武略,兵法诗文皆精通,堂屋两边柱子上写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展现了他不求高官厚禄,一心保家卫国的伟大情怀。
再往前走,就来到了“止止堂”, 堂名出自《庄子》中“虚室生白,吉祥止止”的典故,表示他谦仰自持,愿在虚静之中得到吉祥。这里是戚继光处理公函文牍、看书写作的地方。
戚继光的书房名为“孟诸书屋”,戚继光晚年号“孟诸”,这里是戚继光晚年读书写作、整理诗文信函的地方,他不仅战功卓著,而且写出了《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等兵书,被收录在《四库全书》中。在我国军事史上,从秦汉到明朝的两千多年间,既是著名将领又著有兵书的只有戚继光一人。戚继光在此著有《家乘》、《筏牍》、《马政》等著作。
再往后走就是后花园,里面有亭台楼阁,走廊迴曲,湖面如镜,山石重叠,竹林环绕,鸟鸣悦耳,是个清幽美丽、让人心旷神怡的好地方。
一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戚继光临危受命,一生征战沙场,用自己的一片丹心、智慧和力量唱出了一曲杰出的爱国主义的英雄赞歌,激励着后人继往开来地去完成自己的国民使命。“长江后浪推前浪”,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山东省优秀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都会有成千上万的学生和慕名而来的游客到这里瞻仰英雄的面容,缅怀英雄的光辉事迹。
(文章作者:张廷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