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
闫淑青已出院,可以终止捐助。
学校把善款转捐慈善总会是否合理
不合理
学校应把所有捐款给家属。
救人:15岁少年捐器官救5人
  • 聊城15岁少年急发脑出血离世
  • 闫森的母亲王万荣说,3月13日晚上,15岁的闫森正在做作业,突然觉得头部剧痛。父亲闫玉房扶他来到厕所,闫森吐出了一口鲜血,一头栽倒在厕所。随后,闫森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诊断为脑干出血,出血量占大脑的四分之一。14日晚上,闫森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详细】
  • 捐献器官救助5人
  • 3月14日晚,聊城文轩中学初三(18)班学生闫森因急性脑干出血去世。忍着巨大的悲痛,闫森的父母将他的两肾一肝和一双眼角膜捐献出来,让3名病人重获新生,2名病人复明,其中一个肾脏移植给他患有尿毒症的姐姐闫淑青。
数据标题文字1
捐助:文轩中学师生捐献31万
数据标题文字1
  • 不幸遭遇引关注 师生捐助31万元
  • 闫森的肝脏、肾脏和眼角膜被捐献出来,其中一个肾脏在他去世几小时后移植到患尿毒症的姐姐闫淑青身上,另外一个肾脏、肝脏和两个眼角膜,分别在三家医院,移植给了两名脏器衰竭患者和两名眼角膜病患者。目前,5名患者术后都恢复良好,但闫家却欠下了40多万元的债务。闫森一家的不幸遭遇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很多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手。3月25日下午,文轩中学的师生也发起了爱心捐助活动,截至3月26日,捐助善款达到311674.04元。聊城文轩中学公开资料显示,学生捐款合计297969.04元,领导及部分教职工捐款13705元。
转捐:25万善款转捐慈善总会
数据标题文字1
  • 未提前通知受捐人擅自转捐慈善总会
  • 5月28日,闫淑青的父亲闫玉房突然收到一封文轩中学发来的快递,被告知在分两次给闫淑青支付6万元治疗费后,剩余25万元善款全部捐赠给聊城市慈善总会。一位参与捐款的家长得知此事后,一脸诧异:“我们都以为他家早拿到钱了呢。闫森家属收到的学校告知书只有短短两行字:“闫淑青:鉴于你已出院,我们全体师生捐款的目的已达到,现商议决定终止对你的捐助,剩余善款全部捐赠给聊城慈善总会。特此告知。”下面附有35个家长委员会代表和师生代表的签字。记者注意到,学校所说的“捐款的目的”,前后表述不一。至于“目的已达到”的说法,更让人存疑。【详细】
说法:逝者寒心,聊城蒙羞
数据标题文字1
数据标题文字1
  • 学校:“捐款目的已达到”决定终止捐助
  • 在学校发出的《爱心捐助倡议书》中,号召师生“向这个正在经历着苦难的家庭伸出援手,以告慰逝者,温暖生者。”不难看出,捐款是面向闫森家庭的。最后捐款却并未尽数交给闫家。3月26日,学校把正处在丧子悲痛中的闫玉房叫去,和他签订一份《捐款协议书》,第二条规定“所捐款项用于闫森同学患尿毒症姐姐闫淑青的医院治疗费用。”目前闫淑青只做完器官移植手术,将来还要复查、服药以及定期治疗。治疗未完,花钱不止,学校“目的”又如何“达到”?
  • 慈善总会:捐款一旦进入慈善总会不能再退出
  • 学校出具的《关于全体师生所捐善款的处理决定》说,根据《捐款协议书》第六条,如捐款目的达到后,捐款还有剩余,则学校全部转给红十字会。让人不解的是,当地红十字会“不受理”的这笔捐款,聊城市慈善总会接受了。但该市红十字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说,红十字会之所以不收,是考虑到学校并不是这笔钱款的所有权人。慈善总会一位工作人员说,“不管是谁捐款,我们都得要,要了可以捐给那些更困难的人。”记者就此拨通此人的电话,他承认:“我们的系统排查是有问题,但捐款一旦进入慈善总会,就不能再退出。”
  • 当事人:好心人的捐款为什么被挪走
  • 让闫森的母亲王万荣不解的是:孩子没了,还捐献了器官,也算为社会做了贡献;好心人的捐款,为什么却被挪走?
  • 捐款人:学校和慈善总会的做法让逝者寒心让聊城蒙羞
  • 一位参与捐款的家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学校和慈善总会的做法,不以为然。他说:“他们做的,让逝者寒心,让聊城蒙羞。”
疑点:善款能否擅自转捐

到底给谁捐款

倡议书里捐给家庭 协议书称只用于治疗

聊城文轩中学当时的爱心捐款倡议书显示,捐款是以帮助闫森家庭。捐款结束后,学校家长委员会部分代表与闫森家长签了《捐款协议书》,但捐款协议书的内容却是所捐款项是用于闫森姐姐尿毒症的治疗,学校将钱分批转至其在医院治疗的账户。闫森的母亲王万荣说,当时学校发起为家庭捐款,他们都很感动。“之后却说捐款只是给闫淑青看病用,根据治疗情况转到医院账户,但有时候却拖延支付,跑好几趟学校都见不到人,我们很不理解。”而据聊城文轩中学办公室负责人说,不管当时发起捐款的形式如何,家长委员会商议的就是给闫淑青看病。

能否擅自转捐

捐款目的未达到不能转捐

根据1999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受赠人与捐赠人订立了捐赠协议的,应当按照协议约定的用途使用捐赠财产,不得擅自改变捐赠财产的用途。如果确需改变用途的,应当征得捐赠人的同意。唐婷认为,学校单方是不能明确捐款目的的,且按照双方协议,不能在没有达到目的的前提下将善款转捐。

定向捐款咋处理

律师:应一次性全额交给受赠方

山东同心达律师事务所律师唐婷认为,对于这种定向捐款虽然没有非常明确的规定,但作为定向捐款,只能一次性全额交给受赠方。如果捐受双方有其他协议,可根据所签署协议执行。“学校和受赠方已经签订了捐款协议书,表明双方同意了款项的用途,只能按协议约定进行。”唐婷说,但受赠方收到的“告知书”上说闫淑青已出院是达到师生捐款目的,这与之前双方签订的协议不符。唐婷认为,协议上并没有明确说明闫淑青出院就是捐款目的,这就要按照当时的捐款倡议所定,倡议捐款是为帮助闫森这个家庭,那么所捐款项就应该用于救助这个家庭。

评论:不合情理转捐伤透家属心
  • @新华网:【让逝者心寒】闫淑青是聊城大学大三学生,患尿毒症,其弟闫森去世后捐献器官救5人,学校为其贫困的家庭募捐31万元,在给了家属6万元后,学校却将剩下的25万余元转捐给了当地慈善总会。“他们做的,让逝者寒心,让聊城蒙羞。”其中一位捐款的家长说。
  • @人民网:【少年去世后捐器官救5人 学校募捐31万只给家属6万】山东聊城一个15岁少年去世后捐献器官救5人,学校为其贫困的家庭募捐31万元。学校给家属6万元后,却将剩下的25万余元捐给了当地慈善总会,此举引发争议。而慈善总会表示:“捐款一旦进入,就不能再退出。”
  • @南方日报:【少年去世后捐器官救5人 学校募捐31万仅给家属6万】山东聊城15岁少年闫森去世后,将器官捐献给了5个人。他生前就读的聊城文轩中学为他募捐了31万元善款,然而在给其家属6万元后,学校将剩余25万元全部捐赠给聊城市慈善总会。一位参与捐款家长说,这让逝者寒心,让聊城蒙羞。
  • @中国之声:【少年捐器官家属获捐31万元 其中25万遭学校转捐】山东聊城一个15岁少年去世后捐献器官救5人,学校为其贫困的家庭募捐31万元,在给了家属6万元后,学校却将剩下的25万余元转捐给了当地慈善总会。“不合情理”的转捐,伤透了家属的心。
  • @头条新闻:【贫困家庭获捐31万仅收到6万元 25万遭学校转捐】山东聊城15岁少年去世后捐献器官救5人,学校为其贫困的家庭募捐31万元,给家属6万后,学校将剩下25万转捐给当地慈善总会,少年家属伤透了心。转捐原因是什么?红十字会不敢要的一笔钱,当地慈善总会为何收了不肯退?
  • @新京报:【贫困家庭获捐31万仅收到6万元 25万遭学校转捐】山东聊城一15岁少年去世后捐献器官救5人,学校为其贫困的家庭募捐31万元,在给了家属6万元后,却将剩下的25万余元转捐给了当地慈善总会。此举伤透了家属的心。而慈善总会工作人员称:“捐款一旦进入,就不能再退。”
山东的身边事
山东的身边事:【聊城少年捐器官家属获捐31万 其中25万遭学校转捐】聊城一个15岁少年去世后捐献器官救5人,学校为其贫困的家庭募捐31万元,在给了家属6万元后,学校却将剩下的25万余元转捐给了当地慈善总会。“不合情理”的转捐,伤透了家属的心。http://t.cn/zQ4UJyv
山东微生活
山东微生活:【聊城少年去世后捐器官救5人 学校募捐31万转捐25万[怒]】今年3月,山东聊城15岁少年闫森去世后捐献器官救5人,学校为其贫困家庭募捐31万元,给了家属6万元后,却将剩下的25万余元转捐给了当地慈善总会。学校回应称“有些问题没必要过多地对外界公布”,聊城慈善总会拒“退款”。http://t.cn/zQ4UJyv
后续:善款该如何处理
数据标题文字1
数据标题文字1
  • 不翼而飞的捐款 你到底应该飞向何方
  • 31万元的捐款,你们仅仅让被捐助者享用了6万元,让五分之四都成为了你们继续炒作的资本,让聊城慈善总会成为了25万的另一个主人。对于中国的慈善,已经遭受了太多的流言蜚语,让没有捐款资格的学校成为了钱款的捐赠者,慈善总会表示系统排查出现了问题,但是捐款一旦进入慈善总会,就不能再退出。不知道闫淑青后一步的治疗该如何进行,本是弟弟用命换来的捐款,却成为了慈善总会的“囊中物”,这个错该有谁买单?
  • 转捐善款,“拐弯的善心”伤害了谁
  • 面对重病的两个孩子,闫父闫母选择回馈社会,将已逝儿子的器官捐赠给更需要的人。也正是闫父闫母的这种“大爱”感动了更多的人,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去关爱闫淑青。而31万却只有1/5真正到了闫家人手上,真正去执行善款目的,而其余25万悉数化作“拐弯的善心”。该事件中学校虽然只是将善款转捐当地慈善总会,也算是将善心善始善终,然而,学生老师捐款时是针对闫家,即使有35位所谓的学生家长代表签字同意,但事实却是大部分捐款人仍被蒙在鼓里。笔者认为,借助闫家名义募捐来的善款,理应于闫家商量、与捐款人商量,自说自话的转捐,无疑会伤到逝者、逝者家属以及捐款人。
闫家捐赠遗体,救活了更多的生命,将“大爱”留在了人间,学校“拐弯的善意”是何居心并不可知,但打折的善意终将损害民心。
该内容系新浪山东新闻中心原创策划制作,欢迎转载报道,但请注明出处。
新浪山东
新闻编辑

往期周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