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同城|美食|旅游|汽车|城市|教育|健康|读图| @新浪山东|惠购

|邮箱|注册

新浪山东> 资讯 >山东资讯>正文

社科院专家谈济南国企困境:切莫光想着卖地

A-A+2013年10月31日08:13舜网-济南时报评论

  原标题:专家建言国企解困:不能一卖了之 切莫光想卖地

  连日来,记者走访很多困难国企,发现这些企业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无地、无设备的,希望通过帮扶解困,寻求破产退出;另一类是有地、有设备,还能生产,希望通过改制重组搞活发展。此前,济南不少老国企曾经历过改制重组,有的失败了,有的成功了,其间留下了哪些经验教训?能给如今的帮扶带来哪些借鉴意义?记者就此采访了长期从事这方面研究的济南社科院副院长马黎明。

  教训

  “退二进三”没把实体企业留下

  “济南是老工业城市,过去无论是重工业还是轻工业,都还不错。”马黎明说,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济南工业经济没有赶上时代发展步伐,一些还不错的企业逐渐落寞。其中有外部因素,比如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但也有一些自身问题。

  济南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受思想观念落后等影响,转型相对较慢;同时受一些策略影响,部分行业整体没落。“比如造纸和纺织,整个行业垮掉了,绝不因为一个偶然性因素。”马黎明说,当时济南提出腾笼换业、“退二进三”,这本身是对的,随着城市发展,一些工业企业势必要搬出市区。

  比如造纸业,污染比较严重,再在市区发展显然已不合适,但不应该离开济南,完全可以在周边继续发展;又比如纺织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完全可以搬到郊区继续生产。“但济南当时的实际情况是,国家要砸锭,说砸就砸了,造纸说搬就搬了。”马黎明说,而外地一些企业就趁机发展起来了,比如邹平的魏桥集团、寿光的晨鸣纸业。

  马黎明说,如果当时济南能把纺织、造纸企业的研发、营销总部放在市区,生产放在区县,这两个产业可能不是现在的模样。记者注意到,在济南公布的44家困难国企中,3家涉及造纸业,至少6家涉及纺织。

  马黎明认为,除了个别操作上的失误外,当时济南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缺乏承接市区产业转移的能力,也是造成济南纺织、造纸业整体没落的重要原因。

 [1] [2] [3] [下一页]

  【更多热点请上新浪新闻APP订阅山东新闻 齐鲁事尽在手中】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同城|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山东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