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邵大箴

  张宏宾有坚实的绘画功底,有很好的艺术悟性,有勤奋执着的艺术追求,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在国内国际艺坛发生激烈变化的近十年,他的艺术创作呈现怎样的面貌,我们仍然是很关心的。我说的“激烈的变化”,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观念艺术和科技图像对绘画的挑战,使一些原来在审美体系内经营的艺术家感到惶恐,以形式美感为宗旨的绘画艺术还有存在的空间和发展的前景?这是一方面。艺术商业化和市场冲击,使一些原来有严肃思考的艺术家丧失方向,走媚俗的途径。长期来往于中国与海外中间的张宏宾有无受到影响?这是另一方面。

  待看了张宏宾的近几年的作品之后,大家感到张宏宾的绘画艺术确实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也确实与国内、国际画坛的变化有关。他似乎从当下流行的观念艺术中得到启发,那就是与人性、与人的思想感情有直接联系的艺术,其存在的价值仍然是乃至永远是运用寓于形式美感的情与理,影响观众的心灵。不论迅猛发展的科技、信息推出多少新的艺术形式与品种,传统形态绘画的价值是不可动摇的。

  至于艺术市场的开拓,对艺术创作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推动的积极作用,也有不可忽视的消极面,对此张宏宾也有切身的体会。早在十多年前,他在日本访问和举办个人作品展时,面对画商的炒作,他深感自己的艺术有被扼杀的危机。摆脱上述两方面的干扰,张宏宾的绘画艺术才得以有舒展地展开,才得以在形式美感基础上继续向前推进,追求绘画世界。

  在我国古代画论中,境界一词最早见于北宋郭熙、郭思的《林泉高致·画意》中:“写貌物情,摅发人思。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境界已熟,心手已应,方始纵横中度,左右逢源。”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境界做了精辟的解释:“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一句话,所谓境界就是有情有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这话说起来简单,而要在实践中做到绝非易事。因为对从事绘画创作的人来说,遇到最初的困难是状物、写景,状物、写景是对自然的摹拟,也有丰富多样的手段,也会给创作者和观赏者带来喜悦与兴奋,但毕竟多属于技术、技巧的层面。而要从技术、技巧的层面上升到感情与思想的境地,创作者则必须诉诸以自己的感情,感情投入越多,越浓烈越好,主观感情与被表现的客观物象融合得越密切,艺术感染力也就越强。

  张宏宾走过的艺术路程是稳健和扎实的,他在学生年代就以优异的成绩掌握了写实造型的基本功与装饰绘画的技巧。受老师张光宇、庞薰琹、张仃等人的影响,他很早就对民族传统艺术遗产和民间艺术产生浓厚兴趣,并关注西方现代艺术的创造成果。他早期的现代工笔画和壁画创作,吸收了各方面的艺术养料,讲究形与色彩的构成,讲究绘画语言的韵律感和情趣,有很强的的形式意味和装饰效果。在艺术理念上,他认为中西绘画各有自己的审美体系和造型技巧,但彼此不是互相对立和排斥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可以有机融合而别开生面。这种理念在他旅居海外一段时间后,更为坚定。不过,他同时清醒地意识到,在融合中的创造,必须有鲜明民族风采和强烈的个性特色。这也许是他之所以逐渐摆脱早期重彩的所谓“云南画派”风格和稍后抽象油画的原因吧!

  他新近的作品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他转而用的材料是毛笔和宣纸,画法也更为自由,用的是泼墨泼彩法。画面上交织着精湛的线条,饱满的色彩和丰富的肌理,虚实浓淡,似随手涂抹,却又匠心独运。看来,他以自己的艺术技巧的储备,胸有成竹地在画面上铺陈,又以自己的艺术修养,根据墨与彩的流动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地构建新的细部,并权衡全局,处理画面。线的稳定性与色彩的流动性,语言的丰富性与画面的整体感,实体部位的层次交叠与虚白的相互关系,包括人在内的物象在背景上的呈现……张宏宾要解决他面临的这些复杂课题,但更为重要的是,他要透过这些形式技巧悄悄地传达出他内心的情怀,走近那艺术的真谛:对人和自然真挚的爱,对人类永恒文化价值的迷恋。我在这些一幅幅充满着形式美感的画幅前面,联想到我们传统的壁画、文人画和民间绘画,也联想到西方的现代绘画,但张宏宾的画有独立的艺术面貌,镕铸着他饱满的热情。无疑,这是处于开放时代、有广阔胸襟,有艺术个性的现代中国人的创作。

  很显然,形式美感不等于艺术境界,完善的形式美感也不一定能铸造艺术境界,但艺术境界决不能离不开形式美感,从某种意义上说,境界是形式美感的升华。张宏宾的作品含有不少唯美的因素,唯美并不有悖于境界,只要有度的把握。对此,这位有灵性的艺术家是清醒的。

  张宏宾经过三十多年艰苦的艺术实践,终于走向对境界的追求,这标志着他的艺术日臻成熟。境界的追求是无限的,张宏宾深谙此理,他正在一步步踏实地向前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