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中秋节,一早起来小雨淅沥沥下个不停,下午天渐渐晴朗,阳光透过云彩照着大地。章丘东河北村,4岁的秀秀和比他大两岁的堂哥在小院里你追我赶玩得不亦乐乎。积水退去后这近1个月,重新撒种的菜地长出了新苗,秀秀也如愿去了幼儿园。在外的人们早早归家,灾后的第一个中秋更显珍贵……
新长的菜苗
中秋前一天下午,推开东河北村村民孙玉柱家大门,抬头就看到沙发上四处散落的布娃娃、玩具车……除了空气中仍飘荡着一丝房屋泡水后的潮味,一切似乎已回到了从前。听到有客来访,女主人匆匆从后屋走来,身边还跟着4岁的女儿秀秀,小姑娘用手揉着眼睛,不时看着远方发呆,显然是一副还没睡醒的样子。“中午吃了饭就吵着午睡,结果一睡就睡过头了”。
4岁的小姑娘,本该在9月上幼儿园,“家里乱糟糟的,怕顾不上。”秀秀母亲说,那场水灾差点打乱了女儿上学的节奏,可夫妻俩商量之后,还是觉得不能耽误孩子。如今,秀秀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坐在了课堂里,本就活泼的女孩,有时在家一刻都待不住,吵着要去跟幼儿园的小伙伴玩,有时又赖在妈妈身边撒娇,像个小大人般念叨着“要是能把妈妈变小放在口袋里带着就好了”。
女儿背上了小书包,一家人的生活也在继续,读中学的儿子回到了学校,夫妻俩忙着收拾清点家里。家里的车泡了水也修理好了,“虽说肯定不如之前,可好歹还能开。”孙玉柱说,之前在门口的院子里种了些青菜,大水冲坏了秧苗,趁着夏天还没过完,前阵子又去撒了新种子,这几日地里已是一片绿油油的青苗。
中秋节这天,孙玉柱弟弟一家和父母都聚到他家,婆媳一起包水饺,秀秀和比她大2岁的堂哥也上前凑热闹,一人包了一个。“小儿媳怀孕了,很快家里就10口人了,十全十美,挺好。”孙玉柱的母亲笑呵呵地说。
新买的蚂蚱
早上一阵小雨,让东皋西村带了些许秋意,穿村而过的漯河不见了当日的湍急。河岸边,一早便有五六名村民手持鱼竿四散而坐,“跟往年比水位肯定是高了,这不才想着来钓鱼。”年近八旬的高老先生说,最近几日来河边钓鱼的人一直不少。
“家里都慢慢收拾着,现在是能住了,日子还得继续过啊。”和村中的年轻人相比,老人们更加“淡定”一些,“村里之前也被淹过,那是50多年前的事了。”高老先生回忆,那时自己只有十几岁,大水来了,大部分的村户都被困在家中七八日,互相接济着等水自己退下去才算脱险。“现在大家都来帮忙救援,开着铲车冲锋舟就进来了,还有直升机,让人安心多了”。
与漯河隔着一条村路的烧饼店重新开张快半个月了,一个烧饼一碗汤才2块5毛钱,到了中午饭点,陆陆续续有村民过来吃饭,装烧饼的簸箩慢慢就见了底。“水来的那天晚上,我和老伴发现时,街上已经跟河一样了。”老板娘的记忆里,后来她就跟着大家被救了出去,正巧父亲生病住院需要照顾,直到老人出院后才回家收拾,张罗着重新开店。
“要说影响肯定是有些的,之前从没见过这么大的水,不过咋样都是生活。”中秋节中午,不止闺女和女婿要带着外孙来,儿子也要带着女朋友回来团圆。在烧饼店老板娘看来,这个暴雨后的团圆节,比往年还要让她高兴一点。小店门口的地上,放着一个小网兜,里面是她托人新买的蚂蚱,“这个是高蛋白,中秋给家里加个菜”。
新换的碗筷
中秋节早上,天还下着雨,李宪林的母亲仍出门去上班。对这个已经历过两次大水的75岁老人来说,在家闲待着还不如出去干点活。下午放假在家她也没闲着,蹬着三轮车出去换面条了。此时,村里人陆陆续续回村,这是灾后的第一个中秋节,大家格外重视。
因为过节没出门打工的李宪林,在厨房里忙活着做饭,提前备好的菜摆在菜板上,晚上这顿饭他负责掌勺。前一天下午,夫妻俩就已经买好了东西,还把小女儿从学校接回了家。
李宪林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已经嫁人,小女儿明年就要高考。11日那天,大女儿一家四口和亲家两口子上门,两大家子人提前聚了聚。“外孙女5岁了,特别喜欢在我这儿住,家里进水那天还好我们没让她留宿,不然那么大的水,得把孩子吓坏了。”李宪林说,最近外孙女来的这几次,总是缠着他问“姥爷,我什么时候能来住”。
因为家里墙面还没干透,沙发、床、橱柜还不能贴墙摆放,要开着电风扇对墙一直吹。李宪林夫妻俩只能先哄着孩子说,等家里都归置好了再让她来。“之前用暖气烘过墙面,暖气一停下墙面水印又回来了,一时半会干不透。”李宪林的妻子说,新置办的冰箱还没让店里送货。
家里受灾后,李宪林大半个月时间没出门打工,一周前才回明水揽活儿。“家里一时半会也恢复不成之前的样,咱也不能一直在家里干等。”李宪林说,不管怎么样,人得向前看,日子还得照常过。
炸鸡柳、辣椒鱿鱼圈、辣椒炒肉、白灼大虾、炸丸子,还有小女儿最喜欢的粉皮炖鸡,一一端上餐桌,桌上的碗筷也都是新的,预示着新生活的开始。
下午5点半,天渐渐晴了,云朵间能看到太阳,李宪林一家举起酒杯,庆祝这个既普通又特别的中秋节。
(爱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