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上午,在山东省立医院血细胞采集室,43岁的彭德祥与37岁的徐忠同天捐献造血干细胞。随着血细胞分离机嗡嗡作响,“救命种子”被一点点采集出来。

  救人不容辞

  1976年的彭德祥来自济南,在2012年采集入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今年2月,他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配相合。“能救人一名,我义不容辞。”

  当得知配型成功时,彭德祥的心情非常激动,“这是一件好事,他能有一个重生的机会,作为一个志愿者,我也感到很有缘分。”

  采集当日,彭德祥的妻子和小女儿来到了捐献现场,谈到丈夫的“大爱”行为,彭德祥的妻子脸上挂满笑容。“带孩子来给她爸爸加油,我们都支持他做这件事。”

  采集过程中,彭德祥的精神状态比较不错,他说现在最希望的,就是对方能够尽快康复。

  捐献是缘分

  采集室的另一张病床上,是来自东营市利津县的37岁的小伙子徐忠。“能够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很开心。”

  徐忠大学期间就开始无偿献血,坚持每年至少献血一次,先后被授予“2008年—2009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和“2014年—2015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

  2007年,徐忠在利津县红十字会采集血样,成为“中华造血干细胞资料库”志愿者。今年2月,他与一位患有白血病的10岁孩子成功配型。

  “入库12年能够配型成功,对我而言,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幸运,更是一种缘分。”徐忠说,能拯救一个生命,帮到需要的人就是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