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济南历城区虞山脚下,两处塔吊林立、机器轰鸣的工地正在加紧施工。这个去年底开工的项目——郭店和董家街道共计20个城中村改造安置房项目,牵动着两万余名老百姓的心。近日,记者在施工现场采访时了解到,按照目前的工程进度,该项目四个标段将于本月底完成正负零施工,11月30日前主体封顶,计划明年底竣工验收达到交付条件。

  据悉,这是济南首个实现“当年冻结、当年签约、当年拆除、当年建设”的城中村改造项目。

引入EPC模式,建设周期大幅缩短引入EPC模式,建设周期大幅缩短

  据了解,郭董片区安置房项目共涉及东风新村、锦平一村、锦平二村、东杨村、董家村、吕家村等20个村庄,建成后可安置拆迁居民12251户、26637人。其中,郭店十村安置房项目位于郭店街道原山前村旧址,规划总建筑面积约90.86万平方米,共安置5597户、12517人;董家十村安置房项目位于郭店街道原山头村旧址,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03.15万平方米,共安置6654户、14120人。

  “建成后将有78栋住宅、4个邻里中心,还配套有商业。”采访中,历城区国有资产运营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让2万余名拆迁群众早日“回家”,他们把整个片区分成了四个标段,采用EPC的模式同时建设。

  该负责人介绍,传统模式中,业主单位分别把设计和实施交给不同承包商,如此易造成设计与施工“两张皮”,出现脱钩与差异。而EPC模式,也称工程总承包,业主将建设工程发包给一个总承包单位,由总承包单位承揽整个建设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并对所承包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等全面负责,不仅保证了质量,也能有效缩短工期。

  安置房选址区域最好,对标中高端商品房小区

  安置房建设,是百姓高度关注的民生工程,其建筑品质高低直接影响着百姓生活。郭董片区在安置房建设的“品质”上下足了功夫。

  “品质”建设的第一步是选址。记者在片区规划图上看到,两个安置社区均坐落在虞山的山脚下,也是整个区域位置最好的地块,小区内不仅规划了邻里中心,还同步配建学校、公园等公共服务设施。

  对用材、施工质量的把控是“品质”建设的第二步。为了把建筑质量“晒”在阳光下,安置区项目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库”,小到一个插座,大到一根钢筋,都规定了具体的品牌和参数。

  “我们对标的是城区中的中高端商品房小区,无论从户型设计、建筑质量还是绿化、配套,都以商品房的标准来设计、施工、验收。”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两项目于2017年12月6日开工建设,目前桩基施工基本完成,计划今年6月30日前正负零施工完成,11月30日前主体封顶,2019年10月30日前竣工,12月完成竣工验收、达到交付条件。

  随着城市大规模开发建设,历城区安置房建设体量越来越大。在庞大的拆迁体量和密集的建设频率下,他们始终坚持“安置先行”理念,兼顾质量与速度,对标中高端商品房小区,打造高品质安置社区。在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工作人员看来,只有让老百姓更加满意地住进新居,真正变“安置”为“安居”,安置房建设才更有意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张阿凤 通讯员 刘猛 梁孝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