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作者:

  2018-05-04 20:03:05

  齐鲁网泰安宁阳5月4日讯 位于宁阳县东北部文庙街道办事处的吴村,因地处压煤塌陷区,老百姓种地难,很多村民的土地甚至都荒废了。村民吴海航的地就在这片塌陷区,以前,这个难题一直困扰着他,他告诉记者:“矿区塌陷吧,这种地从中间凹下去了,两头高,你从这头浇水吧,那头上不去水了,就是没办法。”

  吴海航今年48岁了,从去年开始,他终于不用再为浇水这个难题发愁了。2012年,吴海航的4亩土地和其他村民的土地一起被流转,建成了圣地农庄,目前,农庄内已经全部实现喷灌覆盖。

  那么村民的土地流转后为何要建成农庄,建成农庄后又如何保障流转土地村民的权益呢?为此记者采访了吴村的村支部书记李万海:“我们这个地方地处采煤区,村民种地比较困难,百十块钱浇这一水浇不到头。还有一个事,靠近城区,有的去打工去了,不愿种地了,我们这边的地都要荒了。我干了支部书记以后,和村里的两委商量,我琢磨着这个事儿该怎么办?后来跟两委、跟村民代表去商量,决定实行土地流转。下一步能够有玩的地方也能有更高收益的地方,把采煤区把荒地变成宝才能,老百姓才能得到收益,也不至于这个地去荒废了。”

  因为地处压煤塌陷区,如今,在农庄内,还可以见到因为采煤所造成的塌陷痕迹。为了改变现状,2012年,李万海和村两委商量以后,经村民同意,将村里的土地流转,对土地进行了深翻重整,建起了占地1080亩的圣地农庄。

  圣地农庄内建有240个温室大棚,种植着西红柿、韭菜、草莓等无公害蔬菜和水果,引进苹果树、桃树、梨树5万余棵。2012年4月份农庄开始建设,2014年实现收入360万元,2017年农庄增收至520万元。吴村村民以土地入股合作社,农庄实现了盈利,村民便可以享受分红。李万海告诉记者:“老百姓的地是合作社入股的,入股的地是(给村民)1300块钱一亩。然后给他们点分红,一亩地给200块钱分红。还有我们现在够60岁的村民,每月额外发200块钱。”

  打造现代化农庄 带领村民致富

  以前吴村村民浇地难,种小麦和玉米单调、收成少。如今,村民们在农庄里,可以学到更多农业知识,他们的生活也更加充实了。村民李淑菊正在给西红柿打岔整枝,她负责8个大棚的种植管理,有西红柿,还有茄子。李淑菊告诉记者,比起种小麦和玉米,种西红柿是她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她跟专家学习了种植西红柿、茄子,并从中找到了很多种植乐趣。

  农庄建成以后,村民们可以就近就业,跟着专业的农业专家学习种植果蔬,掌握了更多技能,还能获得更多的收入。村书记李万海告诉记者:“我们找了专业的对果树有技术的人才,专门在这蹲着指点。这里经常做一些科技性培训,老百姓不会种菜啦,找农业科技师、找果树科技师来对这一块去帮助指点管理。“

  为了帮助村民增收,农庄积极开展各种活动,灯光节、风筝节吸引了不少周边市民前来游玩。今年以来,来此采摘观光的游客达到3万多人,农庄成了宁阳县城的后花园。

  吴村土地股份合作社致力于打造现代城郊农业示范园,通过土地入股分红的形式,部分村民在园区安置就业,成为农业产业工人,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分化转移,形成土地租金、受益分红、创业或打工三项来源,切切实实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村书记李万海说:“入股以后他(村民)可以得到3份收益,一是他的土地入股的收益,二是他的土地分红,再一个,他在农庄打工,这样3次收益下来,一年能多得到2万多块钱的收入。比他自己种地,效率高的没法说了。”

  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农庄推行规模化、订单式种植,实行统购统销,降低生产成本。目前,合作社已与泰安、莱阳等地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长期合作,并与济南、济宁等地的大型超市商场开展了农超对接。为了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农庄积极探索推进一产三产相融合,将打造成以观光旅游、采摘、生态餐饮住宿、果蔬生产经营为一体的现代化农庄。

  (吕兖周 宁佳 通讯员 张琦 编辑 吕兖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