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他仅有一根大拇指能灵活使用为啥能在手机上敲出脱贫致富路?

  新华社济南10月5日电(记者 王志)在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张庄镇牛角村,47岁的精准扶贫户王长华坐在床上,面前枕头上摆着3部手机。他用唯一灵活的右手大拇指敲击着闪动的手机屏幕,忙着微信接单和跟外地的客户确认发货地址。

  “赶上国庆节和中秋节,这几天生意特别好,一天能卖七八十单。”王长华指着家里摆了一地的包裹说,这些是准备发往北京、广东、江苏、湖南的,他的父亲王守田正按照订单,仔细给每个包裹称重、包装。

  记者注意到,自从2009年不幸患上脊髓空洞症,王长华的手脚都已变形,左手5个手指只能屈、握,不能伸展;右手只有大拇指和小拇指能活动,大拇指稍微灵活些。

  尽管长期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但王长华靠着大拇指,通过农村电商完成了一笔笔交易,将村里的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创造出一个“指尖奇迹”。

  牛角村位于600米高的凤凰山脚下,全村生活着180多户、600多口人。

  “春天的香椿芽、槐花蜂蜜,夏天的大樱桃、桃子,秋天的板栗、核桃,冬天的粉条,一年四季闲不着,而且施的都是农家肥,绿色又健康。”王长华对村里盛产的特色农产品如数家珍,但由于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卖难”困扰着牛角村的脱贫致富。

  王长华上有70多岁的父母,下有正在读初中的儿子,全家种了9亩山地,但过去都是年迈的父亲骑三轮车,将瓜果拉到30里外的镇上赶集去买,经常卖不动,也卖不上好价钱。

  怀揣着脱贫致富的梦想,躺在床上的王长华2015年起尝试做微商,但由于不懂微商技能,刚开始订单并不多,发快递还要父亲跑很远的路。

  在国家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激励下,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快递下乡”工程建设,促进农村电商快递融合发展。当年3月,邹城市政府与圆通速递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建设发展“快递+电商”项目,并优先在牛角村设立了村级服务站。

  服务站站长薛云凤就是王长华的邻居,两家相距几十米。每个星期,薛云凤都要到镇上的快递电商镇级公共服务中心接受网页设计、拍摄策划等电商培训,回来后再手把手教给王长华。圆通速递的快递车每天开到王长华家门口,上门帮他收发快递。

  “我每天的工作就是让父母帮我拍照,我编辑好照片再配上文字,发到朋友圈和各个微信群里,再与有意向的客户进行沟通,接单后让父母装箱发货。”王长华向记者介绍他每天的工作流程。

  “刚摘下来的新鲜板栗,个头大,甜面糯”“自家丘陵山地的谷子丰收了,掐来晒干磨的新鲜小米”……记者看到,王长华加入了深圳素食群、广州素食群等十多个微信群,手机里有几千个微信好友。他每天在微信朋友圈图文并茂地发送农产品信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咨询、购买。

  “过去到镇上卖核桃,10块钱一斤没人要,现在20元一斤包邮都不够卖。我自家的核桃卖完了,就让父亲去其他村民家里收购。”王长华笑着说。

  “快递+电商”进村,让过去藏在深山人不知的特色农产品走出大山,走上了城里人的餐桌。如今,王长华的原生态核桃、板栗、花椒等都成了抢手货,平均每天订单数在50单左右,最多一天卖过180多单,每月收入6000多元。

  “过去我家一年收入不到1万元,要靠政府低保和亲戚救济。现在靠着‘快递+电商’,我一年收入6万多元,不仅还上了家里盖房欠下的6万元外债,还添置了两台大空调。”王长华自豪地说,现在村里十几个人正跟他学做电商,将来他还要注册自己的商标,打响“长华特产”的品牌。

  圆通速递“快递+电商”邹城孵化基地负责人邵红说,目前邹城市已建成农村快递电商公共服务中心12处,建成农村快递电商村级服务站50个,培养孵化快递电商致富带头人86人,目前农村快递单量每月达到6万单,比去年增加了一倍。

  邹城市邮政管理局局长朱路生说,“快递村村通、电商村村通”,有效解决了农村快递物流“最后一公里”难题,打通了“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不仅助力精准扶贫,更促进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给农村发展注入了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