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Ⅱ》第一集《脚步》中山东煎饼亮相荧屏,镜头中的临沂蒙阴椿树沟一播成名,视频主人公刘宗安、姚方英夫妇也随之成了名人,这对老夫妇人生迎来转折,喜不自胜的他们开起了农家乐,每天接待慕名而来的各地游客,我们就讲一讲这老两口的故事。
节目一播成名人,次日游客找上门
纪录片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你好好划拉划拉,好好收拾收拾,弄得滑溜一点!”
“妇女享福的,男人作难的!重活累活都得男人干!”
“我腿不方便,方便的时候,我用你?!我自己就办了!”
“给她出了一辈子力,没赚到好呢!哈哈哈···”
想必看过《舌尖上中国Ⅱ·脚步》的人,都对刘宗安、姚方英老两口上述的一唱一和印象深刻,片中两人边劳作边拉呱,方言朴实又不失幽默,夫妻间的默契十足,儿孙绕膝的场景更是温馨。
2014年4月18日晚,《舌尖上的中国Ⅱ》第一集《脚步》开播,尽管摄制组已提前打电话通知了刘宗安、姚方英夫妻他们要上电视,可限于家里的电视收不到播出频道,夫妻俩依旧如常早早关灯睡觉。他们不知道,电视上短短几分钟的镜头,将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巨变。
次日上午,这个被摄制组描述为“最接近自然”的村子仿佛成了闹市,一波又一波的外人涌进来。“不知道他们来干啥,来了就跟我握手照相。”面对不断登门拜访的陌生人,时年67岁的刘宗安有些诧异,直到有人拿出手机让他看了纪录片,他才恍然大悟,原来老两口出名了。
拜访者中有一对连夜赶来的北京年轻夫妇,纪录片播放当晚他们就驾车从北京启程,第二天上午赶到了椿树沟,为的就是看一看这个秀丽的小山村,尝一口刚烙出的杂粮煎饼。
椿树沟是隶属于蒙阴县垛庄镇黄姑庵村的自然村,这个小村子共有16户、54口人。在一夜成名之前,除了村民脸上的皱纹日渐加深,时间仿佛在这个村子停滞了。环抱的群山阻隔了生活变化的脚步,栽几片板栗园、种几亩薄田、养几只山羊,亘古不变的生活方式祖辈流传。
慕名而来的游客正是被这份原生态打动。
一天千辆车开进山沟,游客都要煎饼吃
椿树沟能上纪录片,还有一段渊源,据说当时成功击败了不少潜在的“竞争者”,后并荣登央视。
2013年,《舌尖》摄制组按照“原生态、最自然”的原则辗转山东多地挑选拍摄点,最终蒙山脚下的椿树沟打动了他们,摄制组前后在这里取景4天。领着这些肩抗“长枪短炮”的外人上山下沟,刘宗安并不清楚他们为啥干得这么起劲,只是朴实地遵循“平时干啥就干啥”“想说啥就说啥”的要求本色“出演”。
游客来的越来越多,老两口的人生轨迹至此转了个弯。
有游客建议刘宗安可以开个农家乐,多摆几张桌子搞接待。他家原本只有两间瓦房,为开农家乐刘宗安新建了6间餐厅和厨房,加上摆在院子树下的餐桌,可以同时接待近百人就餐。今年年初,当地政府又出资对这些餐厅和厨房进行了特色改造,并且新建了环保厕所。
人次最多的是今年8月26日,当天先后有1100多台汽车开进了椿树沟。
“今天杀了13只鸡,再多来就吃不上了。”9月9日上午,记者探访时,姚方英正在冲洗刚褪完毛的土鸡,不到10点半,第一波赶来的游客已预定了5只。
纪录片热播后,来到家里的游客都要尝尝杂粮煎饼,赶到饭点时刘宗安就端出家里的菜给他们就着。面对镜头,刘宗安笑呵呵地说:“全国各地的都来吃煎饼,真好!”
凡是到椿树沟的游客,基本上都要到刘宗安家里转一圈。他是村里住的地势最高的一户,经村民指点,游客很容易找到,原本平静的山村小院因为游客的纷至不再安静。
山区建房不容易修院墙,刘宗安便喂养了几只看门狗,在游客蜂拥到椿树沟之前,它们看到生人就狂叫。这两年看惯了一波又一波的陌生人往来,这些狗渐渐改变了品性,“你把锅搬走它都不咬,不看家光玩了。”姚方英说,有两条狗可能是嫌家里太吵,白天都在外面晃荡,现在家里就留下一条,这条狗被外人逗惯了,一般不怎么搭理人,而且有时跑到路口等游客,来了人就往家领,走几步还停下来等一等。
自制石碑成了景点,炒鸡红烧肉是招牌
纪录片中那个烙煎饼的鏊子搭在刘宗安家的院子外沿,灶台下就是一条山沟,9月正是板栗成熟时节,刘宗安准备了两根长竹竿靠在板栗树上,供游客打板栗尝鲜。
刚出名时,每一队进院的游客都要问在哪里烙煎饼。后来人太多,刘宗安就制作了一个石碑竖在灶台旁,上面写着“沂蒙煎饼 舌尖上的中国拍摄地”。这个原本图省事的石碑,不成想却成了游客争相拍照留念的标志物,他们拉着刘宗安夫妇合影时都挑这里当背景。
烙煎饼是技术活也是个体力活,当年拍纪录片姚方英时已经干不了这个活了,主要由她的儿媳操持,她坐在一旁把关。如今,那张的鏊子边缘已经生出锈迹。平时用一张塑料布盖住,游客来后再揭开。
刘宗安、姚方英夫妇今年已分别70岁、69岁,育有一儿两女,儿子在村里也开了农家乐,女儿有时回家帮忙。催人的岁月让姚方英的腰杆从直变弯,给游客张罗饭菜是个体力活,老两口有些力不从心,便雇了3名村民帮忙,周末和节假日游客多时还得再加人手。
勤快了一辈子的老两口也闲不住,刘宗安经常上灶炒主菜,姚方英有空也帮忙洗菜。炒鸡和红烧肉是刘宗安的拿手菜,这两道菜也是就餐游客必点的两道特色菜。因为这两道菜做的拿手,刘宗安还被临沂一家星级饭店聘为菜品代言人。
肉是当天刚杀的猪肉、鸡是后院散养的土鸡、青菜园子里有啥摘啥,厨房里的食材和调料都是百姓家里常见的那几样。如果嘴馋游客想点上一大桌子的菜解馋,对主人来说这是件麻烦事。地瓜叶炒黄豆渣、山泉水煮鸡蛋、蒸芋头等等这些怕被嫌弃,早先不敢拿来招待客人的土菜如今也成了特色菜。即便如此,出身陋简的农家乐顶多也就能张罗出十来个菜品。种类不多所以量给的特别足,满满一海碗红烧肉足有两三斤,配上一筐杂粮煎饼和黑黢黢的地瓜面窝头,也能让尝过四海美食的游客尽兴。
农家乐开了16户,当地搞起全域旅游
环抱的群山庇护了椿树沟的原生态,但也为游客观览平添了不便。村村通水泥路只能修到依山而成、联成一线的黄姑庵村中部,散居在山沟最深处的椿树沟与此无缘。在成名之前,到椿树沟的外人基本都是来串亲戚,偶有登山游客也是匆匆而别。第一波慕名赶来的游客,只能驾车行驶到两公里外,再往前就要考验驾驶人的胆量和技术,既狭窄又曲折的土石山路,车辆要是进了村找个调头的地方都难。
名气日盛的旅游资源显然不能因为路不通而埋没。蒙阴县计划投资9000多万元,按照4A级景区标准对包括周围21个村庄在内的椿树沟景观全域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截至今年9月初,改造工程基本完工。拓宽修葺十几公里的公路把高速路、蒙山景区与椿树沟串联起来,2.1公里的环村单行沥青路使旅游大巴车可以开到村民家门口,近两公里的观景栈道让游人沿着山沟溪流拾级而上。
借助纪录片这张耀眼的名片,再加上当地的政策扶持,椿树沟16户村民陆续开起了规模或大或小的农家乐和民宿。2017年初,当地政府又出资345万元,按照“外观传统风情、内部现当功能”的原则对这些农家乐和民宿进行升级,并聘请专业团队对村民进行旅游接待培训。
椿树沟所在的垛庄镇因孟良崮战役闻名于世,在对椿树沟景区的打造过程中,当地政府抓住“一红一绿”这两方面资源,形成了为孟良崮红色文化教育为主导、椿树沟体验民俗美景美食为特色的全域旅游布局,把整个镇打造成特色小镇。从孟良崮到椿树沟的公路两侧,是由墙绘、雕塑、实物展示组成的红色文化景观带,椿树沟景区内捉蒙山全蝎、腌韭菜花酱、碾磨烙煎饼等这些民俗体验让游客乐在其中;蒙山望海楼、始于西周时代的云霞古洞、北魏摩崖石刻、明黄姑庵等这些自然和历史遗迹也被开发成景点。椿树沟区域内共发展农产经济组织14个、星级特色农家乐26家、采摘园27处、扩种榛子4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