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区切实解决环保突出问题

  严守红线 保住生态底色

  ◎记者 杨慧 通讯员 张晓明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经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引领企业敬畏自然、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严守生态安全红线,让绿色成为发展的最靓底色。

经区严守生态安全红线,让绿色成为发展的最靓底色。 记者 朱春晓 摄经区严守生态安全红线,让绿色成为发展的最靓底色。 记者 朱春晓 摄

  零容忍整治“散乱污”企业

  “我们利用三天时间,出动50余人次,清理垃圾40余车,对厂区内的‘散乱污’企业进行彻底整治。”8月20日上午,经区平度路金鹰钮塑老厂区内,经区环保分局工作人员正在对厂区内的“散乱污”企业进行整治。

  经区环保分局信访科科长马海波说,该厂区内共有7家企业,经过排查发现,除两家服装厂外,其余企业都在“散乱污”范围内,目前已对4家“散乱污”企业依法进行取缔。

  “该停必须停,该搬必须搬,该整改的必须整改,这个毫不含糊,没有商量的余地。”马海波说。

  今年8月以来,“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行动在经区全面展开。拉网排查、摸清底数、分类施策、精准治理、严格督导,经区紧紧围绕准、实、严、铁以及零容忍的态度,整治“散乱污”问题,坚决打赢治理攻坚战。

  截至目前,经区共排查统计“散乱污”企业261家,关停取缔51家,需要补办手续、限期整改的185家,需要手续升级的25家。

  下一步,经区将采取关停一批、取缔一批、拆除一批、整改一批的手段,重拳打击违法违规排污的“散乱污”企业,做到随时发现,随时整治,确保在10月底前,基本完成“散乱污”企业清理取缔工作。

  大力建设绿色港口

  “呜——”8月28日,威海港码头,一声悠长的汽笛声打破了港口的宁静,一艘装载煤炭的货轮缓缓驶入码头。

  几名港口工作人员迅速登上轮船,从船上拖出一根电缆接到码头边岸电系统的高压接电箱上,合上开关。随即,货轮上轰鸣的辅机停止了运行,岸电为靠岸船舶的后续作业提供了新的能量,船上所有电器正常工作。所谓“岸电”,指船舶靠港期间,停用自身燃油发电系统,通过电缆接通岸基电源,获取生产、生活用电的技术。这一模式实现了船舶“零油耗、零排放、零噪音”。

  威海港是经区的重要港口,是山东半岛通往东亚国家的便捷出海口和进出渤海的必经之地,每天来往船只穿梭不停。“大型船舶是港口主要的大气污染源之一,一艘中型集装箱船靠港期间一天排放的PM2.5污染物相当于50万辆‘国四’小汽车一天的排放量。”威海港集团安全技术部经理姜旭阳告诉记者,船舶在停靠港口时,为了满足部分装卸作业及船上冷藏、空调、加热、通信、照明等生产和生活用电需求,船上的辅助燃油发电机需24小时不间断工作,每天在泊位上用于发电的实际耗油量相当大,不仅噪音高、能效低,污染也很大。

  为解决这一问题,经区各部门提早谋划、周密安排,与威海港集团携手,自2014年开始筹划建设“绿色港口”工程。在与专家技术人员多次论证考察后,威海港集团投入2800万元,安装港口岸电系统,威海港也成为全国第一批建设岸电的港口之一。

  岸电系统这种模式不仅可以大幅节省能源费,而且黑烟和噪音也消失了,整个港口变得干净又清静。姜旭阳告诉记者,目前,威海港岸电系统为五个兆瓦的容量,基本能满足客滚、集装箱、散货船靠码头使用。

  如今,威海港离绿色港口的目标越来越近了。

  电厂节能减排改造升级

  今年1月,华能威海电厂完成对5号机组节能与超低排放的改造工作,此次机组改造主要对脱硫系统扩容改造、脱硝增加备用催化剂、增加湿式除尘器等环保超低排放改造,及9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2月25日,项目顺利通过省环保厅组织的环保验收。

  这也是华能威海电厂自2015年底以来,第四次对机组进行节能减排改造。2015年,电改提速、国企深改,被誉为史上最严的“煤电机组节能减排”环保法规相继出台,电力市场迎来史无前例的“冰霜时代”。

  如何应对市场新形势,如何更好地保护地方环境,成为诸多火电企业苦思冥想的一道难题。华能威海电厂以6号机组为试点,实施先进技术集成应用和超低排放改造,于2016年2月29日高质量完成17项节能减排技改项目,同时创造出多项华能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植入绿色基因的6号机组,环保、节能、经济效益随之华丽转身。对此,华能威海电厂没有满足,继续对3号、4号和5号机组进行节能与超低排放改造,全厂实现了“脱硫、脱硝、除尘”全方位、全过程超低排放的绿色环保管控。

  “保护一片生态、造福一方百姓,在绿色环保事业上矢志不渝,为守护这片蓝天碧水,竭尽全力。”华能威海电厂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