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天前,年仅54岁的临沂平邑县郑城镇双兴村党支部书记王广田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最后一次召集全村党员和自己的亲人开了一次会,已经非常虚弱的王广田颤抖着交代了两件事,一是告诉党员干部要再接再厉把村子建好,二是嘱咐家人丧事简办,为群众带个好头……

  双兴村刚刚翻修加固的进村桥。

  1。任职10年,全村大变样

  1964年8月,王广田出生在平邑县郑城镇原王家村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从小没过过好日子的他,深知农民生活不易。如何带领全村老少爷们走出贫困,也就成为他担任郑城镇双兴村村主任后想要做的第一件事。

  “没有王广田书记,也没有我们双兴村的今天。”“不管谁家娶妻生子、生老病死……大事小事,都愿找他商量,让他拿主意,我们信任他。”在村民眼里,王广田就是全村人的主心骨,这一切是王广田从2004年担任郑城镇双兴村村主任,到2007年担任郑城镇双兴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直到现在,通过一点点的努力和改变,在群众中积攒起来的声誉和威望。

  据了解,任职10多年来,王广田先后捐资6000多元,帮助困难群众70多人。先后考察新上11个脱贫致富项目,为困难群众发家致富寻找出路。而且,在他的带领下双兴村荒山变绿、穷村变富,人均收入也从1999年的2200多元,增长到2016年的14000多元。特别是2014年至2016年三年间,王广田先后筹集近百万资金,建成了村办公室、健身广场,加宽硬化道路5.8公里,实现了村民期盼几十年的户户通。

  2。“桥修不完,我不放心啊!”

  双兴村的路通了,但进村的老桥却因种种原因未得修缮,这也是一直以来王广田最牵挂的一件事情。直到查出食道癌晚期,没有办法的王广田才把这个心事告诉了侄子王照亮,希望他能够为村里多做些贡献。

  “那个桥,比我们村好多人的年龄都大。这些年随着进出车辆的增多,桥墩老化,桥面部分已经断裂,威胁着村民们的出行安全,我大爷实在是没有办法了,才跟我说了这个事。”在北京某部服役的侄儿王照亮也是一个热心人,虽然不经常在家,但是始终惦记着老家。为了完成王广田最后一个心愿,王照亮拿出自己的津贴,为工程捐赠了水泥和沙子。看着疾病缠身的老支书还是这么心系村民,党员和群众更是没有理由不出钱出力。

  老桥施工加固工程开始了,王广田也能安心地去北京化疗了。但他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忍着疼痛,披着外套跑到桥头查看施工情况。大家劝王书记快回去休息,“桥修不完,我不放心啊。”王广田坚定地说。

  如今,老桥旧貌换新颜,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宽两米,并安装了防护墩,可以满足全村车辆出行需求了。

  3。治病救命的钱,拿给村里用

  接受治疗的这段日子,王广田深知自己身体的情况一天不如一天,所以他也格外珍惜仅剩的这段工作时间。前不久,村里五保户王传敬老人因病去世,王广田知道村集体拿不出钱为老人安葬,便自己拿出一千块钱为老人购置了丧葬用品。七一,他又拿出2000元,带领村里退休老干部和村两委委员去九间棚接受党性教育。这些开支,都来自儿女们为他借来的治病钱。妻子知道后哭着和他大吵了一架。他却说,“谁叫咱是党员,还是支部书记呢。”

  7月20日,弥留之际的王广田,念念不忘的还是工作。他攒足力气,主持了他人生中最后一次村党员会,他嘱咐党员干部,要再接再厉干好村里的工作,特别要重视美丽乡村建设、扶贫攻坚工作,把双兴村建设得更好、让群众更富裕。同时,再三要求妻子、儿女和村里的党员干部,自己走后要坚持移风易俗,丧事不能大操大办,要为群众带个好头……

  留下了临终的托付后,当天晚上,王广田安详地走了,得此消息后,全村悲痛不已,父老乡亲们为失去一位和蔼可亲、带领大家干事创业的好人伤心落泪。王广田也因其敬业奉献的感人事迹,入选平邑县第六届道德模范候选人,成为更多党员、干部、群众学习的榜样。

  来源:沂蒙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