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7月14日讯(记者 陈志富)今天上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山东首届文化惠民消费季的进展情况。
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发展10大过万亿元级产业,文化产业是其中一大产业,凸显了文化产业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动能转换,很重要的就是发挥消费对发展的拉动作用。而消费拉动特别是文化消费拉动,具有“黏性”特点,群众消费习惯一旦养成,会自觉地不断消费,形成持续的消费热点和发展动能。
据机构测算,2016年,我省文化消费潜在规模达4691亿元,而实际消费规模仅为1736亿元,潜力十分巨大。举办文化惠民消费季,就是要进一步挖掘文化消费潜力、开拓新的文化消费领域,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旧动能转换的新增长点。
文化消费支出,是衡量文化民生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全省各级不断加大投入,文化事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文化小康程度大幅提升。据统计,2015年我省文化小康总体实现程度为93.01%,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三馆一站”覆盖率、城乡居民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有线广播电视入户率这5项分指标实现程度分别为78.8%、93.07%、100%、96.86%和97.5%,这反映了我省文化小康实现程度还是比较高的。同时,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群众文化消费越来越呈现个性化、差异化趋势,相比之下,我省文化消费渠道不畅、便捷性不足的问题比较明显,整体文化消费水平有待提升。举办文化惠民消费季,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惠民”。通过将政府力量和市场力量结合起来,组织系列公益文化活动,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必将更好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加快文化小康建设进程。
文化消费的核心是内容消费,文化生产和文化供给的主要任务就是提供有价值的内容。促进文化消费的增长,关键要提供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产品。而从我省文化领域供给情况来看,结构性过剩与有效供给不足问题并存,文化设施、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与群众文化需求不适应、不匹配、不协调,迫切需要市场提供多层次、多样化、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文化消费具有供给创造需求的特点。“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必然能打开文化消费市场,粗制滥造的文化产品终究会被市场淘汰。开展文化惠民消费季,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可以倒逼文化领域从供给侧发力,进一步优化文化领域资源配置,扩大有效供给,推动供需对接,更好地激发文化发展活力。全省各级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维护群众文化权益出发,精心组织好首届文化惠民消费季,把这一好事实事积极主动抓实抓好。
首届山东文化消费惠民季7月20日启动,历时三个月,以“享受文化、品味生活”为主题,在全省市县乡村联动开展。坚持政府力量和市场力量相结合,坚持供给和需求两端发力,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建立由省政府分管领导挂帅,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旅游发展委等29个省直部门单位和全省各市政府负责同志参加的组织领导机制,办公室设在省文化厅,形成全省上下合力共抓的工作格局。着力于推动山东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设计了六大板块:一是艺术精品欣赏。主要是集中组织影视剧、戏剧戏曲、演唱会、音乐会、杂技等各类文艺展演活动。二是新兴时尚采撷。主要是组织国内外知名设计企业、国内著名民族文化品牌、文化创意产品展示展销,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三是文化旅游揽胜。主要是整合挖掘省内旅游资源,推动文化旅游消费。四是传统工艺体验。主要是依托山东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展传统工艺精品展销、非遗传习表演、中医药推广等系列展示体验,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五是数字文化畅享。主要是在文化电商、网络视听、数字出版、动漫展示等领域,推动文化资源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生产,实现消费。六是人文素养提升。主要是组织文化艺术知识讲座、美术展览、阅读体验、休闲健身等活动,培养群众的文化爱好和消费习惯。
消费季构建“一卡、一券、一平台”的文化消费促进体系:“一卡”即山东文化惠民卡。通过手机移动端、PC端、电视机端免费登记领取,持卡在签约商户消费可获得折扣、积分,积分可以换购消费券和产品。“一券”即文化消费(电子)券。通过银联发放面值5元至100元不等的消费券,消费者持券在签约商户同等额现金按一定比例支付消费。“一平台”即文化惠民消费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齐鲁艺票通”、山东文化惠民消费季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电视数据平台。目前,“齐鲁艺票通”机制平台建设工作已经完成,全省剧院和演出场所设备安装工作正在进行,济南市率先开通使用,年底前实现全省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