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余瑞新
最近,丹麦生蚝泛滥成灾的消息引爆了全国朋友圈。闻着海蛎子味长大的青岛人也坐不住了,纷纷嚷着要组团来一场“蚝”游!
生蚝又称牡蛎,在青岛俗称海蛎子。
“其实,被丹麦看做是外来入侵物种的太平洋牡蛎,是我国也是世界上养殖范围最广、养殖产量最大的海产贝类。 ”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专家介绍,太平洋牡蛎是世界上经济价值最高的牡蛎种类,相对青岛本地的野生褶牡蛎来说,个体较大,肉质细嫩。
据统计,全世界生蚝养殖80%在中国,中国生蚝养殖80%是太平洋牡蛎。上世纪80年代,我国从日本引进太平洋牡蛎,进行育苗及养成试验。“青岛海洋科技吸收和转化能力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加之青岛海域海水质量优良,育苗及养成试验进展迅速,不到三年,太平洋牡蛎的成套技术研发便出炉,被全国牡蛎养殖基地借鉴。”据介绍,太平洋牡蛎的筏式养殖技术便是青岛首创。
青岛关于太平洋牡蛎的养殖和研究从未停止。2014年,由中国海洋大学培育的太平洋牡蛎“海大1号”获农业部颁发的水产新品种证书。连续6代群体选育,历经8年不懈努力,我国培育的第一个太平洋牡蛎新品种面世,填补了我国牡蛎良种培育的空白,对实现海水养殖良种化,推动牡蛎养殖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据了解,“海大1号”新品种生长速度要比普通牡蛎快20%多,而且卖相好,在山东、辽宁等地养殖平均每亩增产24.6%。
在青岛海滨各处,不乏密密麻麻长满野生海蛎子的礁石。红岛黄澜海滩就是野生海蛎子的天堂,这里地处大沽河入海口,海水的盐度偏低,微生物较为丰富,适合贝类生长。“野生海蛎子多是一年一生,一般个头较小,外形较圆且不规则,但皮薄、味道鲜美。如今我们吃到的海蛎子多以养殖为主,个头大,味道也不逊色。”据专家介绍,青岛的海蛎子养殖主要集中在胶州湾、灵山湾、鳌山湾一带海域,其中以胶州湾的海蛎子品质最好,营养价值最高。“胶州湾水质优良,内陆土地径流汇入后带去大量的营养盐,营养盐被藻类等吸收,转化为贝类成长的天然饵料。”
据市海洋渔业局工作人员介绍,我市的海蛎子养殖面积达4658公顷,占贝类养殖面积的六分之一,年产量达16万吨。“这个数字听上去很多,但远不够青岛市民消费。”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年青岛还得从大连、日照等地批发牡蛎供应本地。
“其实,这也受青岛海域养殖面积、养殖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专家介绍,养殖海蛎子有外地吊养和本地生长两种。每到9月份,一些养殖户便会将海蛎子送到乳山、日照等地“寄养”,那里海域广阔,海蛎子生存空间大,两个月的时间,海蛎子就能迅速增肥。由于青岛海蛎子苗种品质优良,“寄养”的海蛎子肉厚味美,在当地也很受欢迎,为了节省运费,部分养殖户选择就地上市,这也导致本地海蛎子供不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