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于陕西榆横,经陕西、山西、河北入鲁,止于潍坊,一条全长1059.3公里的“电力高速公路”破空而来,横贯大半个中国。这是山东境内开工建设的第二个特高压输变电工程,也是世界上迄今为止输电距离最长的特高压交流工程。

  特高压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输电技术。在我国,特高压指的是±800千伏以上的直流电和1000千伏及以上交流电的电压等级。作为“电力高速公路”,特高压交流输电具有输电容量大、距离远、损耗低、占地少等突出优势。输送功率相同的情况下,特高压交流1000千伏经济输电距离是500千伏的3倍。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在线路上的损耗是500千伏的1/4。

  榆横-潍坊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是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12条重点输电通道之一,是华北特高压交直流主网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山东境内开工建设的第二个特高压输变电工程。

  榆横-潍坊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山东段长达379.7公里,全部采用我国自主开发的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和装备。工程于2015年5月开工建设,2017年6月底建成投运,目前已进入验收阶段。

  该工程潍坊站位于昌乐县红河镇。4月24日,记者在红河镇的1000千伏特高压变电站看到,工人们正在进行最后的收尾工作,主要是调试、验收和消缺等。变电站占地13.68公顷(205亩)。

  由于该站处于葛沟大断裂带与安丘莒县大断裂带之间,西侧距离葛沟大断裂带仅5公里,为了避免潜在的地震危险,工程中首次采用110千伏汇流母线、悬吊式管型分支母线、110千伏电抗器低位布置等措施,将潍坊站建成了“抗震示范站”,抗震烈度达到8度,这也是迄今为止抗震烈度最高的特高压变电站。

  “潍坊变电站的标准是在对汶川地震、雅安地震等受损电气设备分析研究基础上形成的。变压器落在隔震器上,一旦发生地震,变压器底座可来回摆动,就像弹簧一样,把地震的力量给消除掉。”工程业主项目部经理张斌说。

  山东是经济大省,重工业为经济结构主要特征。一次能源相对短缺,土地和环保空间有限,80%以上的电煤需要从省外调入,仅靠省内电源难以满足能源供应要求,近年来电力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大规模接受省外电力要求极为迫切。据预测,若继续保持每年接受省外来电950万千瓦的现状,2017年全省最大电力供应缺口将达到370万千瓦左右,2020年全省全社会用电负荷将达到1.1亿千瓦左右,相应电力供应缺口将达到2000万千瓦左右。

  与此同时,西部省份有丰富的煤炭、风力及光伏资源,但受限于500千伏输电网输送能力,无法消纳这部分清洁能源。特高压工程建设为清洁能源开辟了一条送电通道,让清洁的西电源源不断地东输。

  榆横-潍坊工程建成后,每年可给潍坊输送电量70亿千瓦时,可减少标煤消耗32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620万吨、二氧化硫1.56万吨。不仅能充分满足潍坊乃至半岛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电力,更能直接缓解城市发展与节能降耗之间的矛盾,有效缓解大气污染问题。

  2017年,山东迎来特高压建设的顶峰。“四交四直”8项特高压工程途经我省,新增变电容量3000万千伏安。其中,山东首个特高压工程——锡盟至山东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已于2016年6月正式竣工投运,至此山东进入特高压时代。该工程起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止于济南,途经内蒙古、河北、天津、山东4省市,线路全长730公里,为省会及周边城市提供更加可靠的电力保障。

  按照规划,十三五末,工程建成后,省外来电将占全省用电量的三分之一,每年可减少省内标煤消耗7560万吨。山东接受外电能力可达3000万千瓦以上,年输送电量1650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14850万吨、二氧化硫37.3万吨,将为打造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生态山东”作出更大贡献。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廖雯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