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了老家年集上的叫卖声,没有了左邻右舍嗑着瓜子的拉呱,没有了年初一的磕头拜年,没有了一个家族的共同祭祀。从决定不回老家过年的那一刻起,其实年对于我们家庭来说更多的只是一个假期的代名词。即便如此,依然贴上红红的对联,除夕放上一挂满地红的鞭炮,初一早起床给爸妈磕头拜年,我们这个小家庭在济南尽力增添着节日的仪式感,寻找古老节日的情感。

  父母很珍惜回老家的机会

  济南,已经生活工作十年的城市。早年东奔西走地跑热线新闻,自认为对这个城市已经无比熟悉,甚至对许多偏僻的小道也比一些“老济南”熟悉。可是每当春节来临,熟悉的城市总会带给我陌生感,总会有一股冲动将我拉扯到百公里以外的小村庄。

  决定不回新泰老家过年,更多的是一家人对生活的妥协。自从小孩出生之后,母亲就一直在身边照顾孩子,基本上失去原有的生活圈子。去年,父亲也从老家来到济南,在一企业找了一个轻快的活儿干,可是过年不放假。全家人又担心老家太冷孩子生病,所以决定不回家过年。

  “终于可以不用年前忙活,一过年就累得我腿疼,在济南过年轻快。”母亲半开玩笑地说道,充满着言不由衷,因为故乡有她的老姐妹等着拉呱。年纪大了,父亲母亲珍惜每一次回老家的机会,老家有着说不完的话,聊不完的天。

  因为不回老家过年,父母放心不下老家的叔叔大爷,隔上几天就打电话问问过年的准备情况。此前过年,我家都要供奉祭祀。可是这次不回家,只能由我堂叔家供奉了。父亲在电话中指导堂弟供奉的事情,生怕漏了什么。

  “年前别忘了给宅子贴副对联,除夕放上一挂炮仗。”父亲在电话中嘱咐着堂弟。

  陪母亲赶城里的“集”

  看着老人难以隐藏的落寞,我就想着尽量和老人一起忙忙年,冲淡他们对家乡的思念。“妈,您明天早起赶集叫我一声,我陪着您去,给您提提东西。”腊月二十八晚上,我临睡之前对母亲说道。因为母亲每天都早起赶集,只是为了能让一家人吃上新鲜的蔬菜。腊月二十九是年集的最后一天,母亲准备多采购些年货。

  腊月二十九早晨6点多,母亲催促着我赶紧起床。一出门,我发现气温非常低,而且风很大。所谓年集,其实就是老东门商场前面停车场早晨的临时集市。母亲提着袋子在前面走,我默默地跟在后面。其实在老家过年,我也经常陪着母亲赶集,那时她的脚步是轻快的。

  走进集市,母亲在每一摊点前都站站问问,转了一圈之后才开始购买。其实,小小的集市每个摊点的菜价几乎一样,但是一通讨价还价后,摊主也会让上三四毛。买上羊肉和牛肉,买上蒜薹西红柿,转了一圈,手上已经感觉到重量。

  “差不多了,家里东西准备了不少,就这些吧。”母亲站在集头看了看手里的东西,感觉没有东西可买了。

  前年回老家过年,一个年集,老人能赶三四趟,每趟买的东西并不多。走进集市,她几乎认识里面所有的人,尽管大半年不回来,都是热切的招呼声。母亲见到熟人也是非常热情,一边走着一边聊着在济南的生活。旁边多是羡慕,老人则说没有老家有意思。

  老家的年集,是乡情碰撞的地方。一言一语,都是故乡人真心的问候。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杜洪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