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建强拆后之所以反复重建,在于违法成本太低,也在于部门间联动程度不高。齐鲁晚报11日曾报道,青岛一户居民违规搭建阳台,被房管局冻结了过户程序。其实,早在2013年,济南就曾力推此项办法,但最终未获通过。但高新区城管局从2013年就坚持实施此办法,三年下来已冻结300多处违章房屋产权。

  齐鲁晚报记者张阿凤

  处理违建 济南也想过办法

  2013年9月,济南市规划局、国土局、监察局等部门曾原则上通过《关于对竣工交付后购房人违法建设房屋实施权属登记冻结的暂行规定(审议稿)》(以下简称《规定》),明确提出对房屋竣工交付使用后,购房人违法建设房屋的,将对相关房屋登记实施冻结。

  《规定》中提到,对违法建设需要采取冻结措施的,在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当日,由市城管执法部门书面通知市住房保障管理部门。房管部门在接到书面通知且复核无异议,2日内采取相应的冻结措施。违法建设拆除后可解冻,但要对当事人处违法建设工程总造价10%的罚款。

  2013年《规定》公布时,相关领导就提到了多部门联动。当时提出,规划部门应该加强审批且加强后续管理,与建筑单位签订“生死状”。街道办有权对建设进行监督,对违法建设进行制止。同时,建委则可以建立黑名单制度,将参与违建的公司拉黑,让其今后无法进入济南市场。若违建单位参与经营,工商、质检、食药等部门将不予办理经营手续,对于已办理的,当予以撤销。供电供水部门严禁向违法建设提供水电。

  据知情人介绍,2013年审议稿公布时,《规定》也获得济南市政府主要分管领导的支持。但最终没能形成规范性文件,知情人士称是“没能找到相关的法律依据,也可能是对法律的解读不同”。

在二环南路的兴隆村,有不少这样的村民自建违建。齐鲁晚报记者朱文龙摄

  高新区冻结300多户 已有1成选择自拆

  虽然《规定》并未通过,但济南高新区却从2013年底开始一直实施。“这项措施主要针对高层违建以及别墅违建等拆除难度特别大的违建。一些人看到城管队员来了就关门,我们连门都进不去。我们就会查出房主姓名,由管委会给房管部门发通知,对其冻结。”高新区城管局工作人员说。

  他还介绍,这种冻结分两种情况。一是尚未取得房产证的房屋,在办理房产证时,电脑系统就会直接显示该房屋存在违建行为,房产交易中心窗口就不予受理。另一种是已取得房产证的房屋,将不能交易转让,也不能抵押贷款。

  “这个办法确实有效,从2013年实施至今,我们已冻结了300多处违建房屋产权,直接推动了其中近30户自拆。这个比例乍一看挺低,但如果不冻结,可能一处都不会自拆。”该工作人员说,这近30户基本都是想进行交易,被迫自拆违建。

  但他也表示,这项办法究竟合不合乎法规仍存在疑问。“2013年此项办法没通过,肯定有其道理。可不这样的话,真一点办法没有,总不能让老实人吃亏、违建人得意。”工作人员说。

  多部门联动不可少 还得定个牵头部门

  其实,通过冻结产权(登记或交易)来倒逼用户拆违,只是部门联动的一种方式。对于违建这种社会现象,仅靠城管部门,或街道办的能力很难杜绝。要想顺利拆违并长久控违,长效的部门联动机制是不可缺少的。

  提到部门联动,有干部担心参与的部门越多,群众遇见问题越不知道找谁,最怕的就是多部门参与,却多部门推诿。对此,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王佃利教授认为,“拆违拆临”牵扯到的利益主体众多,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需要多部门联动。从总体上来讲,联动机制能更好地解决问题。但同时,为避免上述问题,就需要有一定配套措施来保证联动机制的灵活和有效。

  “我认为有两点比较重要,一是要明确联动机制的牵头单位,并赋予牵头单位相应的责任与权力。尤其是当联动机制在同级部门中展开时,要有相应的手段能保证牵头单位能让各同级部门真正联动起来。另一点,就是在联动机制之前,各部门要努力发挥创造性,用积极的态度去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而不能是懒政思维,一味地依赖联动机制。只有做到这两点才能保证联动机制的有效性。”王佃利说。

  近七成受访居民认为拆违不力

  针对济南市最近开展的拆违行动,济南市民也展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根据济南市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有86 。 05%的市民表示赞成“ 拆违拆临”行动,10 。 87%的市民表示基本赞成“拆违拆临”行动,赞成率合计高达96 。 92%。可见本次拆违活动,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而对于违建产生的原因,66 。 20%的市民认为是“违法者追求单位或个人的经济利益”;59 。 95%的市民认为是“政府监管不严,没有履行监管职责”;57 。 95%的市民认为是“老旧小区生活配套设施不足”;42 。 85%的市民认为是“跟风搭建”。

  对于之前管理部门打击违建的力度,55 。 40%的市民认为当前政府对违章建筑、临时建筑的打击力度一般,13 。 30%的市民认为当前政府对违章建筑、临时建筑的打击没有力度,认为打击不力的合计达到68 。 70%;只有22.95%的市民认为当前政府对违章建筑、临时建筑的打击力度很大。

  调查显示,市民普遍认为违章建筑临时建筑危害巨大,其中,77 。 65%的市民认为违章建筑、临时建筑的最大危害是“侵占公共空间,损害公共利益”;70 。 80%的市民认为最大危害是“建筑质量无法保障,容易引起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