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山东经济运行若何?

  “缓中趋稳、稳中向好”,八个字足以概括。如果描绘一条2016山东经济运行曲线,那么我们将看到,这条曲线呈企稳爬升状。前三季度,全省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5%,不但保持在预期的增长区间内,比起上半年还呈抬头走高趋势;同时全省动力结构更趋均衡,产业愈发迈向中高端。

  态势良好,稳中向好,新常态下的山东经济让人充满信心。

  向好趋势在增强

  时至岁末,位于胶州的青岛威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车间内一片繁忙。董事长王大伟说,受经济形势和原材料价格影响,上半年只干了全年任务的近1/3;下半年转好,“中了两个大标”,全年产值增长20%以上。

  威达的运行轨迹,印证了全省形势。

  前三季度,生产总值增速较上半年提高0.2个百分点。“虽然增速同比回落,但下降势头进一步缓解,经济下行空间已十分有限。”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赵昌军分析。

  形势趋稳让王大伟有了底。威达投资2000多万元,上马填补省内空白的生产线,眼下样机已经交付客户。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这句话在投资领域体现得最为明显。调查显示,三季度全省工业企业景气指数、企业家信心指数均较二季度大幅上升。由此,前三季度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7%。尤为令人欣慰的是,民间投资突破前5个月累计增速仅为1.1%的困局,6月份开始回稳向上,前三季度增长5%,比全国高2.5个百分点;而且,半数以上的民间投资投向制造业。

  稳是主基调,是大局。年中我省提出一揽子政策措施,又出台促进民间投资稳定增长“23条”。

  稳住民间投资,政府引导基金发力功莫大焉。早在2014年底,我省就确定设立省级政府引导基金,今年又开全国先河,设立省直投基金。截至10月底,省级政府引导基金已参股设立总规模达1451亿元的子基金,下半年以来基金投资额逐月大幅增长。“这是财政专项资金分配方式的重大变革,也是激活民间投资的一个妙招,走在全国前列。”山东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卫国评价说。

  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民间投资总体上仍较为低迷。赵昌军提醒,要进一步落实好“23条”,在市场准入、要素保障、降低成本等方面综合施策。

  市场消费稳中趋好,也支撑着山东经济稳的特点。1至10月,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2%,增幅比上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消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收入的稳定增长,前三季度,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其中农村居民收入增速继续快于城镇居民。

  以此为重要原因,农村消费市场的激活,成为我省经济一大亮点。12月20日上午,一台格力空调准时送到寿光市田柳镇后疃村村民刘明刚家,这是他从村里的农村淘宝服务站购买的。“大到汽车、空调,小到肥皂、书本,都能从我这里买到。”服务站合伙人胡美杰说,附近村的村民都通过她“淘宝”,今年月均交易额有10多万元。

  从全省看,市场消费正呈现这样一个趋势:随着房地产、汽车等传统消费增长回落,城镇居民或已进入服务消费加速发展阶段,旅游、文化、健康、体育等新消费热点不断涌现,而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结构正在向城市居民靠拢,整体消费的梯队效应越来越明显。

  根据有关调研,近期消费者满意指数、信心指数、预期指数有明显回升,处于近几年高位,显示消费动力有所增长,消费增速有望继续企稳回升。

  作为经济运行的重要动力和晴雨表,外贸进出口呈现出低开高走、逐步企稳回升态势:前两个月连续下跌,从3月份企稳反弹,三季度加速增长。前三季度,在全国进出口总值排名前10的省市中,我省增速居第一位。

  今年稳住了,来年亦可期。11月份,全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均创2014年年中以来新高,从我省看,工业用电量、公路货运量增长和外贸吞吐量增速较上月也都有不同程度提高。无疑,这些经济运行的“先行指标”继续向好,能带给我们更多的信心。

  发力供给侧

  经济总量大,产业结构偏重,一些传统产业产能严重过剩——对山东来说,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尤显势在必行。

  去年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就提出,大力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着力强化供给管理。今年5月,我省实施 27项重点任务、40条政策措施,进一步明确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今年,山东汇丰石化集团主动淘汰自有落后装置120万吨、60万吨各1套。总经理李波说,以前设备落后且原料没保障,现在无论是从安全角度,还是环保、质量、能耗降低方面都有所提高。目前,全省地炼行业已淘汰省内落后产能2870万吨、省外落后产能 972万吨,产能利用率78%。

  省政府研究室综合处调研员姜剑超表示,地炼产业的脱胎换骨是山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大亮点;在操作中,既有企业按照市场规律自觉去产能,同时又发挥政府的推动引导作用,是山东的鲜明特色。

  主动作为,精准发力,是我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够取得显著成效的关键所在。从2013年开始,我省陆续制定实施22个制造业转型升级方案,“敲开核桃、一业一策”。在抓好国家公布的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船舶五大产能过剩行业基础上,我省主动增加了炼油、轮胎、化工、煤炭四个行业。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全省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为77%,比去年四季度提高1个百分点,其中电解铝、平板玻璃、子午胎行业产能利用率已达80%以上。

  低端无效供给进一步减少,中高端有效供给持续增加,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不断提高。前三季度,全省工业品价格和企业效益不断提升,工业利润由去年全年的下降1.6%转为增长1.5%。

  这从几个代表性行业的企业身上体现得非常明显:南山集团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型,铝业与纺织服饰迈向制造业中高端,金融、航空、置业、教育、旅游和健康养生等现代服务业的利润贡献率已逼近50%;常林道依茨法尔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钟默介绍说,公司近几年一直产销两旺,秘诀就在于生产的高端智能拖拉机、收获机械满足了农业转型升级的新需求。

  充分尊重市场规律,营造良好政策环境,是山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利高效推进的根本所在。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扩大大用户直购电规模、全面实施营改增……通过诸多措施,我省今年可为企业新减税费负担400亿元左右、用电成本100亿元左右,加上之前国家和省级的财税政策继续发挥作用,全年为企业减负2000亿元。

  该去的确保去掉,该降的一定降下来,该补的一个也不能少。服务业发展一直是我省的一个短板,今年,我省把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作为产业结构升级的主攻方向,“17+6”服务业转型升级总体格局加快推进,实现了产业结构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

  基础设施上,短板也在不断拉长,我省大力实施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两网两通”工程, “十三五”时期山东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总投资将超过5000亿元;旨在解决解决拥堵、内涝、停车难等“城市病”,立体交通、停车服务、地下管网等城市“十个系统”建设不断推进;改路、改电、改校等农村“七改”工程,让农村基础设施快步跟上。

  新动能蓬勃兴起

  去年全省经济工作会提出,以创新驱动为引擎,增强结构性改革新动能。这方面,今年我省弈出重要棋招,动力转换衔枚疾进。

  由三家院所重组的省药科院,是山东首个去行政化的科研院所。由此药科院有了更大的自主权,一年的激励费用超过500万;他们研发的一种抗菌活性强药物,填补了相关领域国内空白。

  科技创新催生新动能,首先要直面影响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在去年出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意见基础上,今年省委、省政府又出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推出了一系列“含金量”十足的改革举措。

  除了谋定新机制,瞄准源头和核心创新能力较弱的短板,打造科技平台,是山东时不我待的任务。

  今年青岛国家海洋实验室围绕“透明海洋”重大战略,组织来自中国海洋大学等多个单位科学家,利用“东方红2号”科考船,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完成万米深海研究任务。

  除了海洋国家实验室扬帆起航,在代表国家创新战略布局的重大平台建设上,今年全省可谓大事频出: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挂牌。以此为牵引,山东区域创新动能正蓄势提升。

  “这些大动作真正铸牢创新第一动力,这是新动能加速成长的根本原因。”赵昌军说。

  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源于科技,成于金融。烟台高新区蓝创生物等高新生物医药企业蓬勃兴起,得益于绿创股权投资中心的投资。这个中心是由烟台绿叶与省、市两级的股权引导基金“联姻”创办的,此举也拓展了绿叶的产业链条。

  在科技和金融改革交相辉映下,我省新产业新业态新服务壮大成长。前10个月,高技术产业产值增长8.4%,比规模以上工业快1.6个百分点;代表高端先进制造的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了50%。

  传统产业是山东的特点和优势,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是场持久战,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工业技改投资又增长7.1%。

  位于肥城的石横特钢,通过持续技改,主导了国内锚杆钢筋行业标准,占据此种产品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上半年企业利润翻了2.3倍。

  动力结构更趋中高端更直观的表现,是“看天蓝不蓝”。尽管刚刚经历了一场来势汹汹的雾霾天气,但从前三季度看,全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4%;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59.1%,同比增加6个百分点,PM2.5同比下降12.7%,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通过技术进步,我省22个行业转型战果颇丰,跟上了消费升级的步伐:前三季度,汽车制造业中的电车制造业,纺织业中的丝绢纺织及印染精加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中的专用化学品制造业等,平均增长都在1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