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专题:》》》》》》》》
五岁时,开始学着扫地、买菜、做饭;五年如一日为奶奶洗头、喂饭、缝补衣物,照顾患有精神病的妈妈… 他就是寿光市的赵林山,十岁时他已成为家中的“顶梁柱”。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贪玩调皮本应是10岁多男孩的特质,而命运却没有给小林山这样的机会。85岁的老奶奶,双目失明,“草垛妈妈”患有严重的精神病,并且四肢残疾,家里的活儿也不能干;父亲年老体弱,而且眼睛视力有残疾,家庭收入只能靠父亲给别人干点零活和低保来维持生活,家庭经济相当困难。
小林山从小就是一个非常乖巧、懂事的孩子。五岁时,小林山就开始学着扫地、买菜、做饭,虽然个头不大,身体单薄,但一切家务活全包在了他身上。由于年龄小,被刀划伤、被油烫伤是常有的事。但是为了学会做饭,他一遍又一遍地耐心尝试着,现在,他已能做出一桌子丰盛的饭菜了。
他非常爱自己的妈妈。每次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便是看望妈妈,然后,放下书包,顾不得写作业,就为家人做饭。饭菜做好后,先伺候奶奶吃饭,然后再伺候妈妈。由于妈妈的特殊病情,经常不是不吃,就是把饭菜倒在小林山身上,他常常被妈妈的举动吓得掉眼泪。但他还是学着大人的口气哄妈妈,直到妈妈吃上饭。有时,他自言自语地对妈妈说:“只要有我在,妈妈就是快乐的。”记得有一次,爸爸由于给别人加班,晚上没有回来,小林山扶妈妈上厕所,天黑路滑,他和妈妈不慎摔倒,头被磕破了。可他强忍着不敢叫一声,后来自己用盐水简单地擦了擦。现在小林山的额头上还留有伤疤。
由于妈妈是精神病人,常常走失。有一次,放学回家后,他发现妈妈不见了,立刻放下书包,找遍了村子,也没有发现妈妈的踪迹。他坐在家门口急得直哭,好心的邻居发现后,便带着他一块找。最后在大棚的一个角落里,找到了妈妈,他抱着妈妈大哭起来,还不停说:“妈妈您走丢了,我可怎么办呀?”这时,好像妈妈听懂了小林山的话,乖乖地拉起他的手回家了。
一个只有12岁的孩子,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照顾着家里人,从来都没有怨言。做家务活对他来说,早已经得心应手。然而最让他担心、难熬的还是家人生病。
赵林山是奶奶带大的,和奶奶感情特别深,自从上学起,每天放学点奶奶都会坐在大门口等他。2013年的一个下午,赵林山放学后,发现奶奶没有在大门口。他连忙跑进家门,看到奶奶躺在地上一动不动,他扑上去哭着直喊:“奶奶,奶奶你怎么了,你不要吓我呀?爸爸又不在家,妈妈那个样,这可怎么办呢?”他一边哭一边跑出家门,直奔村卫生所,上气不接下气地喊着医生救他奶奶。村医二话没说,拉着他赶回家。经诊断,奶奶是低血糖引起的暂时晕厥,村医给奶奶输了液,赵林山一直陪到深夜。奶奶醒来后,抚摸着孙子的头,不停地说他真是一个苦命的孩子!赵林山安慰奶奶说:“只要有您和妈妈陪着,我再苦再累也高兴。”
赵林山毕竟还是个孩子,每当忙完家务活,他也有属于自己的小乐子。赵林山家东侧有一方200平方米左右的池塘,说是池塘,其实是村里的垃圾场,而这里却是他的“宝藏藏身地”。
平时放了学,赵林山得空就会来这里捡别人丢弃的东西,塑料瓶、废铁、废纸壳等,基本上每两个月,他攒的废品就可以卖一次,一次能卖50元左右。卖的钱他都一分不剩地交到爸爸手中。
赵林山说,除了捡废品,运气好时还能捡到“宝贝”,也就是他喜欢的一些小玩意儿。两个平安符、一个车内香水、还有一些铁片、铁丝都是他捡回来的。院子里有一棵枝繁叶茂的花,也是他在垃圾场捡到的,当时花都快枯死了,捡回来后每天都给它浇水,现在都已经开花了。
池塘边的杨树下,有两个简易秋千,这里是赵林山的乐园。秋千是过年时自己绑的,一个给自己,一个给小伙伴,捡废品累了,他就可以坐在上面荡着休息会儿。
赵林山二年级的语文老师张青芳表示,别看赵林山平常性格很内向,当学校组织活动的时候,他就成了班里的活跃分子。每当学校需要举办一些捐款类的活动,他总是一马当先成为整个活动的领导者。
2012年的4月份,学校的一位李老师得了尿毒症,赵林山知道后在第一时间组织班里的同学进行捐款。班里的同学也都很积极,将自己的零花钱捐给了李老师,当时班里一共捐了接近2000元钱。这些钱虽然不多,但是对于这些农村孩子而言,已经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还有一次,学校给一位贫困学生捐东西,赵林山更是将别人送给他的还没舍得穿的衣服捐给了这个同学。不仅如此,他还经常将学校发给他的一些奖品分享给其他贫困同学,尽管他也是一个需要帮助的孩子。
梅花香自苦寒来。小林山多次被评为寿光市写字小明星、经典诵读优秀选手、口算比赛大王,多次被授予孝心少年、优秀少先队员、三好学生和学习标兵等荣誉称号。
来源:潍坊新闻网、齐鲁网
更多精彩内容,请搜索关注微信号sina_shandong,在这里,看见山东。

查看评论(1)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