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吴淑娟 济南报道
山东日前公布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5年行动计划,意欲通过实施体制机制创新、开放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绿色集约发展、营商环境优化等“五大行动”,用5年时间,实现全省经济开发区综合实力显著提升,每年在全省重点培育10家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示范开发区。对每年考核后三位的省级经济开发区进行通报警示,连续两年考核后两位的兼并整合或退出。
先行先试“开绿灯”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先试等成为此轮经济开发区升级改革的关键要素。山东提出,经济开发区要构建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的行政管理体制,探索开放创新、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通过依法授权或委托方式赋予经济开发区行使同级政府相应的行政管理职能和经济管理权限,将国家、省级下放的行政许可事项按规定落实到经济开发区。
人才和分配机制改革也有相应的配套政策。据介绍,有条件的经济开发区可以实行聘任(用)制、竞争上岗制、绩效考评制。对经济开发区发展特殊需要的高层次管理人才和招商人员可以实行特岗特薪、特职特聘。并建立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机制。
对于困扰经济开发区的资本引入问题,山东将支持有条件的经济开发区探索同境内外社会资本合作,共办“区中园”。同时鼓励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进行经济开发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类项目建设。扩大政府股权引导基金投资规模,引导带动经济开发区内创业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并购资本、产业基金、夹层投资等发展,推动形成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基金业态。允许符合条件的经济开发区、运营企业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上市和发行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债券产品募集资金。
产城融合 绿色发展
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此次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山东将在有条件的经济开发区推行知识产权集群管理,建立知识产权运营联盟,探索建设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开展知识产权布局设计试点,试点建设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集聚区和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产品示范基地。
支持经济开发区采取区中园等形式,发展特色产业园区、国别(地区)园区、生态工业园区。聚焦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打造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体制机制灵活、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多种功能叠加的特色小镇。
经济导报记者发现,山东明确提出经济开发区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制定环境准入负面清单。鼓励经济开发区推行绿色工厂建设。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专项行动,搭建资源共享、废物处理、服务高效的公共平台。将环境空气质量逐年改善作为发展的约束性要求。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山东此次还明确,将引导经济开发区走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完善省级经济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评价办法,探索建立第三方评价制度,提高创新能力、品牌建设、生态环境、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投资环境、新增债务、安全生产等考核内容所占比重。对每年考核后三位的省级经济开发区进行通报警示,连续两年考核后两位的兼并整合或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