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资大省,山东国企改革呈现制度设计起步早、任务落实进展快、探索创新步伐稳的显著特点,一些关键性政策问题实现突破,一批创新性举措落地,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8月4日,人民日报头版刊文对国企改革的“山东经验”进行了肯定。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称,山东在本轮国资国企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均走在全国前列,形成了特有的“山东模式”。

  国资划转充实社保基金

  山东省从治理结构入手加快实施一系列重大改革创新举措,监管部门不再涉足具体经营活动,转而构建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模式,实现省属一级企业股权多元化。

  目前,山东已分两次把省管企业30%的国有资本,划转山东省社保基金理事会持有,划转国有资本共计180.65亿元。国有资本划转后,使国企在股东层面形成多元化利益格局,从而在决策层面相互监督、相互制衡。

  同时,扎实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组建,山东省国资委分两批批复了鲁信集团等7户企业改建方案,加上新建的4户功能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和第三批的2户企业,省属企业中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已达13户。

  此外,山东省还全面启动了统一监管工作,加速调整原有不合理资本布局结构,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高管人员实行契约化管理

  为解决国企董事会不健全,职工董事、外部董事配备不齐,监事会缺失的情况,山东省着力完善董事会监事会党委会运行机制,理顺了董事委派、选派体制,董事会按照非执行董事占多数的原则配备。2015年以来,省管企业新配董事183名,董事会成员基本配齐。

  改革启动以来,山东省建立了外部董事、监事和职业经理人“人才库”。目前已有159人进入外部董事候选人人才库,55人进入外部监事候选人人才库;1807人符合进入职业经理人基础人才库条件。

  山东省国资委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监察专员时民告诉记者,人员到位以后,还要消除国企长期以来形成的“官僚气息”。为此,山东省先后在23户企业实行了高管人员契约化管理,占全部省管企业的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