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句话放在家庭教育上同样适用。高考结束后,齐鲁晚报记者采访了全省十余位高考学霸家庭,发现他们的家庭教育方式惊人相似,陪伴孩子、尊重他们的选择、保护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共同的信条。

  言传身教是最好的“管教”

  许多人认为,学霸背后都有一群举着鞭子的虎妈狼爸,他们的“严教”才有了孩子的优异成绩,因此,面对学霸父母,许多家长通常会问:“你们是怎么管的孩子?”其实,优秀的孩子是“管”不出来的,以身作则才是最好的教育。

  孙昊是平阴一中毕业生,以718分的成绩被中国科学院大学录取,他的妈妈孙久华是平阴一中一名普通的政治老师,爸爸是当地普通的工人。孙久华说,如果说培养,那就是给了他读书的氛围,“他读书的时候,我们也读”。孙昊阅读兴趣广泛,童年和少年时代读的许多书,大多是妈妈买来自己读的。

  即墨实验中学宋修博的父亲宋义文把“良好的学习氛围”,列为孩子取得好成绩的第一要素,“他读书的时候,我们也陪着看看书,环境安静,孩子安心。”他说。

  兴趣得到开发,为自己而学

  许多人想象中,学霸只是应试技巧娴熟、会做题。这是太大的误解,学霸们从学习中发现了兴趣,兴趣使他们更加专注,专注中获得了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有了为之努力的明确目标,形成了良性循环。

  烟台一中文科考生秦若晨取得了651分的高分成绩,她说:“我喜欢历史、政治,特别是哲学部分,其中对于认识论那一部分特别喜欢,常研究我发现其实里面有很多好玩的东西,感觉学它一点不枯燥也不累。”

  孙昊更是兴趣广泛,虽然是理科生,但科幻、科普、哲学及历史的书籍,他无所不读。书,让孙昊发现了科学之美,加深了对自己和社会的认识。他的高考语文成绩考出了136分的高分,与爱读文史类书籍不无关系。在志愿填报时,孙昊婉拒了北大、清华的经管类专业,目标明确地要当一名物理学家。

  宋修博的父亲宋义文也说,孩子有为自己而学的心态,有明确的目标。

  选择被充分尊重,让孩子为自己负责

  在采访了多位学霸的父母后,齐鲁晚报记者发现,“尊重孩子”几乎是每一位父母都会提到的。安徽高分考生丁雅琦的妈妈对其他媒体表示:“只要孩子是善良的,能分辨是非,她的道路无论怎么选择,我都绝对支持!”尊重孩子的兴趣,尊重孩子的选择,这让孩子更加知道自己追求什么,更加为自己负责。

  宋义文说,孩子一度爱学农业,后来又喜欢航天,他的兴趣随着认识的不同而变化,他们都支持。成绩出来后,他们也只是提了些建议,学校专业都是孩子自己决定的。孙久华也对齐鲁晚报记者说,现在的社会太浮躁了,她很高兴孩子有一个当科学家的坚定目标,她会全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