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9市入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 “民企拉动”成外贸增长关键词

  ◆经济导报记者 戴岳

  近日,海关总署主管的《中国海关》公布了“2015中国外贸百强城市”名单,山东省青岛、烟台、日照、威海、东营、聊城、济南、潍坊和淄博9座城市入围。其中,青岛排名16位,烟台排名24位,日照排名32位,济南排名57位。

  “2015中国外贸百强城市”名单再次将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外贸经济发展上。经济导报记者发现,截至8月7日,除西藏之外,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外贸半年报均已出炉(未计入港澳台)。与前两年东部沿海省份几乎全部缺席外贸正增长梯队的情况完全不同,目前,东部沿海地区的外贸回暖释放出积极信号。

  值得关注的是,在全国进出口规模前十位的省市中,山东是惟一一个进出口、出口、进口三项指标均实现正增长的省份。“山东上半年实现贸易顺差1218亿元,同比增长4.1%。”山东省商务厅外贸处副处长蔡培安告诉导报记者。

  产业优化

  导报记者翻阅各省外贸半年报发现,包括广东、山东、山西、浙江、湖北、安徽、甘肃、新疆、福建、青海等在内的10个省区出口实现正增长。其中,山东省进出口、出口、进口完成7137.9亿、4177.9亿和2960亿元,增幅高于全国5.7个、4.8个和6.7个百分点。进出口增速由一季度的第二位上升到上半年的第一位,出口增速居第三位,进口增速由第二位上升到第一位。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导报特约评论员白明对导报记者表示,近几年,在劳动力要素成本上升、贸易壁垒等因素的作用下,沿海省份在外贸发展上遇到了一些瓶颈。不过,就目前形势来看,沿海地区转型升级的成效已开始显现,新的内生动力与产业结构的优化都在推动外贸经济走强。

  不过,5月、6月出口先导指数分别为33.1和32.7,连续两月环比下降,表明三季度我国出口再度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白明认为,虽然外贸有稳增趋势,但依旧不能对此过于乐观。“近期全球贸易略有回暖迹象,但国际市场的外部环境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未来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影响外贸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贸易摩擦依然多发,东南亚地区与我国竞争也持续加剧。而发达国家也正在通过科技创新提高生产率,克服劳动力高成本。从数据上看,三季度我国出口再度面临较大下行压力,需要通过供给侧改革更多激发内生动力。”他如是说。

  “虽然目前山东经济和全国类似,仍有不少困难,但整体来看稳中有进,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这将为全年的平稳增长奠定良好基础。”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冰说。

  民企拉动山东出口

  近几年来,受到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外需低迷的影响,沿海省份进出口纷纷下滑,随后山东开始转型升级、积极突破困局。面对依旧复杂严峻的外贸形势,山东以提升传统产业出口竞争力为抓手,加快培育外贸新业态。

  从山东外贸半年报可以看出,出口方面,上半年山东农产品(12.240, 0.05, 0.41%)、轻工工艺品、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呈现明显增长势头。其实,农产品一直是山东出口的传统优势行业。今年上半年,山东农产品出口485.3亿元,同比增长9.2%,增幅明显。这与出口企业的转型升级是密不可分的。

  山东源清田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秀珍告诉导报记者,近3年公司出口额一直稳定在6500万元左右,这些都源于蔬菜精加工。王秀珍说:“现在一头蒜在日本能卖五六百日元,且仍供不应求。我们通过独特工艺,对大蒜进行发酵,既保健又好吃。精加工农产品受原材料价格影响较小,利润率也比较高。不断开拓日本市场份额,使得我们的出口额不断增长。”

  新业态成为出口新增长点。上半年,山东省21家省级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出口85.5亿元,增长2.2倍,拉动全省出口增长1.4个百分点。山东省跨境电子商务出口267.4亿元,增长27.3%。最为突出的是民营企业的主力军作用,进出口增长13.5%。其中,出口增长13.6%,占全省的55.7%,进口增长13.3%,占全省的53.9%。

  民营企业做主导拉动外贸出口增长在山东省各地市外贸经济中都可见一斑。导报记者在淄博市外贸半年报中发现,民营企业占外贸主导地位。上半年,淄博市民营企业进出口快速增长,进出口148.9亿元,增长23.9%,占比61.9%;而国有企业进出口13.4亿元,下降8.9%。

  自2015年山东民营企业首次超越外资企业成为第一大出口阵营以来,外贸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山东也随之出台了《稳定外贸增长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等7个政策文件,重点突破贸易壁垒、出口退税、原油进口、贸易便利化等14项工作,助推外贸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