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今年首次试点的综合评价招生,究竟对哪部分考生吸引力最大呢?

  对此,多名受访的高三班主任均坦言,对于部分学习成绩不稳定、忽高忽低的考生,他们会比较积极地参与,而如果他们还有点儿偏科,对数理化或某一学科有特长,那么,就相对更适合综合评价招生,一来可以为高考分数兜底,即便考砸了,还可以通过面试环节挽回损失;二来他们可能有部分科目的奥赛获奖经历,在应对学科特长的面试中,或许还能占到一些优势,因此,这部分考生很可能就是这一政策的受益者。

  能否推广?面试成本高,大范围搞不现实

  其实,这种综合评价招生模式,南科大早已实行多年。“我就是通过6:3:1综合评价录取进的南科大,这种模式更能考出学生肚子里真正有多少‘干货’。”就读于南科大物理专业的学生小陈告诉记者。

  而从山东省此次试点的9所高校来看,综合评价所选取的三个维度,分别是高考成绩、综合测试成绩和学业水平考试,高考成绩所占的比例,省教育厅要求不得低于50%。部分试点高校选取了70%的比例,也有的是60%。

  那么,这一录取模式能否大范围推广呢?对此,高教研究专家仲伟俊认为,这种模式兼顾高考成绩、学生综合素质和平时成绩,其取向值得肯定,但能否大面积推广还不好说。和仲伟俊一样,一所试点高校招办负责人表示,他非常赞成多元化评价录取学生,但也要考虑社会成本。

  这名招办负责人解释说,每年自主招生季,都会有不少家长陪着考生参加面试,而自主招生毕竟是小范围的,高校招生录取如果都面试,会牵动多少家长奔波劳顿?面试的时间,恰逢高校的期末考试季节,场地、专家、人工成本、时间成本等,都需要考虑,可以说,高校的面试工作量会大大增加。尽管如此,作为对现行高考制度的重要补充,他还是建议,希望主管部门把更多的招生自主权下放给高校。

  当然,也有不少招办主任存在这样那样的担心:综合评价录取也给高校招生增加了不确定性,如何能保证录取指标完成情况呢?像有的通过初选的考生,可能高考成绩不达标,而各方面都达标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又会“移情别恋”。所以,在他们看来,高校目前不大可能完全通过综合评价录取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