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后:

  岳石文化遗址属于国宝

  现场探测的考古工作人员介绍,他们通过调查得知,早在半个世纪前,东岳石村一带的居民就经常在田野里捡到一些陶器碎片,但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后来当地村民在修建淄阳水库时,埋藏于泥沙之下4000年之久的这一独特的文化形态终于在1960年初春露出了神秘的面容。这一年,当地居民发现了大量古人留下的石器、骨器和陶器碎片。很快,文物部门组织考古队来到东岳石村开展科学发掘。丰富的地下遗存,立即引起了考古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

  1981年,北京大学著名考古学家严文明教授明确提出:继龙山文化发展起来的,在鲁中南不清楚,在胶东以平度东岳石遗址为代表的这类遗存,不妨称之为东岳石文化,并推测这种文化的居民应是夏代前后的夷人。此后,岳石文化的命名举世共认。之后的多年,随着岳石文化的大量青铜器的出土,考古界逐步将岳石文化从新石器类型剥离,归属为青铜文化,就是夏文化。

  猜想:

  当时古人是遇灾迁徙?

  林玉海介绍,岳石文化时期,随着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工艺的改进,农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已占据了主要地位。如这个时期的生产工具有石铲、石镢、石锄、石镰和石刀最能说明这一点。另外,出土的石镢和石锄是岳石文化中特有的一种石器,特别是半月形双孔石刀是岳石文化的典型工具,方便人们把刀背放置于手心,双孔便于穿绳套牢大拇指相对固定在手中,这些都说明了古人聪明的智慧。

  “岳石遗址出土的陶器等文物与其他遗址有很大区别,这也是岳石文化独特的一面,也正是吸引考古学者的重要原因之一。”林玉海说,在考古、学术界,岳石文化遗址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谜团。生活在这里的古人,从哪里来?后来什么原因导致突然消失?这些古人又去了哪里?这些谜团都要等待下一步考古揭开。有专家认为,在距今大约4000年前的龙山文化晚期,由于气温升高,陆地上的冰川融化,洪水泛滥,致使海平面上升。当时山东一带的龙山文化居民在洪水和海浸的侵害下,遭到了灭顶之灾。死里逃生的先民们便来到地势较高的地方躲避,于是出现了后来的岳石文化。另一种说法是,在龙山文化晚期,先民们面对日益严重的洪水与海浸的危害,开始组织起来向中原一带转移。这些文明程度较高的龙山文化先民入主中原后,与当地文化相融合,建立了夏朝。而属于东夷族群中的另一部分先民,则被迫转移到丘陵高地,发展成了独具文化特点的岳石文化。也有学者认为,后来岳石遗址的古人,在此生活了数百年后,或许漂洋过海迁到了其他地方生活,并形成另外一种文化,甚至有学者大胆推测,岳石文化遗址的古人和玛雅文化有很大关系。随着今后考古发掘的深入,将揭开龙山文化与岳石文化的衔接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