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省妇联在济南举办山东省早期家庭教育现状调研成果发布会。此次调研由省妇联委托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课题组进行,课题组从济南、济宁、临淄三地选取0-3岁婴幼儿家长为调查对象,有效样本868份。调研报告从家庭基本情况、婴幼儿带养情况、家长教养观念、家长教养行为和早期家庭教育指导情况五个方面,展示了山东省的早期家庭教育现状。报告指出,“奶爸”在孩子早期家庭教育中的参与度低和“重养轻教”问题是在婴幼儿成长过程中存在的两大误区。

  “奶爸”角色缺失,隔代教育易溺爱

  现在的电视荧屏中,超级“奶爸”正成为新“好男人”的一大指标。然而调研报告显示,51.3%的婴幼儿是由父母带养,36%的婴幼儿由祖辈带养,具体而言,母亲对婴幼儿饮食、玩耍、学习训练、睡眠等各项日常生活照料得最多,其次是祖辈,而父亲较少参与到婴幼儿的生活照料之中。在父母每天陪玩耍孩子时间上,大多数父亲(54.4%)每天陪孩子玩耍0-2小时,大多数母亲(52.2%)每天陪孩子玩耍4小时以上。以上结果表明母亲陪伴孩子玩耍的时间要多于父亲。

  “父亲负责赚钱养家,母亲负责照顾全家”这一传统的家庭角色观念已深入人心。不光是生活照料,在教养环节,父亲也较少参与。44.4%的家长也完全同意“为了让父亲忙自己的事情,母亲和祖辈可以包办孩子全部生活照料”。“而事实上,父亲对婴幼儿教养影响亦是至关重要的,并且是母亲无法替代的,如父亲能给予孩子竞争性的社会意识,这种意识超越家庭范围、更为宽广的。在帮助孩子解决权威、道德品质发展、自我控制、自信心和成就感等方面的问题时,父亲是非常重要榜样。”课题组负责人、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王美芳表示。

  此外,许多家长已意识到祖辈教养存在较大的问题。46.6%家长完全同意在“隔代亲”的影响下,祖辈一般容易对孙辈溺爱、放纵。此外,祖辈与父辈教养不一致也是一大问题,在调查中,33.3%的家长完全同意由于教养观念的差别,父辈和祖辈容易出现教养行为不一致。这种不一致,可能会造成家庭关系紧张、婴幼儿也会对自身行为标准产生矛盾、困惑,从而不利于婴幼儿健康成长。

  “重养轻教”,婴幼儿教育=吃好喝好?

  研究结果表明,尽管有一半以上(53.1%)家长将婴幼儿智力发展放在重要位置,但是比起婴幼儿智力发展,家长会更关心婴幼儿习惯养成和身体健康等方面的发展。具体而言,有75.7%的家长完全赞同自己最关心孩子礼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发展,74.7%的家长完全赞同自己最关心孩子营养、健康等方面的发展。

  在早期家庭教育中,家长“重养轻教”的现象一直存在。如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仍有43.9%家长完全同意“0-3岁孩子太小,只要吃好喝好就行,没必要教育”这一观念,67.7%的家长完全赞同“0-3岁孩子太小,听不懂道理,不用和他们讲道理”这一观念。而以上这两种错误的教育观念,追本溯源可能是家长对教育概念认识上存在误区,如家长可能将教育等同于学校教育,将幼儿园作为孩子教育的始发站,忽略了家庭教育的影响。

  报告认为,由于中国社会对父母严厉管教的高接受性,许多家长并未认识到严厉管教对儿童的消极作用。从普遍性来看,有69.6%的家长在最近的一年内对孩子实施过心理攻击,有55.6%的家长对孩子实施过体罚。从频繁性来看,家长平均一年对孩子实施7次心理攻击,实施5次体罚。家长对男孩和女孩实施心理攻击和体罚的频率没有显著差异。此外,对婴幼儿实施心理攻击和体罚的频率存在年龄差异。婴幼儿年龄越大,家长实施心理攻击和体罚的频率越高。

  那么在孩子犯错或不守规矩时,家长应该怎么做呢?王美芳教授建议家长能够温和耐心地教导孩子,对孩子讲道理,而尽量减少对孩子的体罚和呵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