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泉城持续“北风蓝”,在大明湖畔的百花洲,蓝天倒映在水中,水天一色。 记者王锋摄17日,泉城持续“北风蓝”,在大明湖畔的百花洲,蓝天倒映在水中,水天一色。 记者王锋摄

  17日上午,济南市大气污染防治巡查监督组第二组对市中区6个加油站进行了检查。其中,顺通石化中山加油站、中惠泽第四加油站和华鲁第四加油站存在油气回收标识不清、加油枪上“皮套”缺失等问题。监督组对这三个加油站提出了整改要求。

  在位于英雄山路附近的顺通石化中山加油站内,巡查人员发现卸油口的油气回收装置缺少规范标识。此外,打开加油机,散发出较浓的汽油味。环保部门工作人员表示,汽油味较浓,说明加油机内的油气回收设备可能存在油气回收不彻底或漏气的问题。

  位于阳光新路上的中惠泽加油站同样存在油气回收口缺少标识的问题。此外,检查时,该加油站负责人挪开一个垃圾桶,油气回收口才出现在眼前,环保部门工作人员认为,使用垃圾桶覆盖油气回收口不妥。

  郎茂山路附近的华鲁第四加油站则存在更大的隐患。该加油站除了油气回收口缺乏相关标识外,5个加油枪中4个“皮套”缺失。“以前有,后来掉了就没再装上。”华鲁加油站负责人张先生说。环保部门工作人员介绍,起到密闭作用的“皮套”一旦缺失,加油时油气就容易挥发到空气中,对空气造成污染。此外。巡查时,加油站负责人花了几分钟都没找到与卸油口相配套的油气回收口。当记者询问他平时是否启动该装置时,他含糊地表示“以前可能用得少,以后会多用。”

  据介绍,车用燃油尤其是汽油在储存、装卸、运输、向油箱加注等每一个环节,都会有一部分变成气体挥发到空气中,成为PM2.5的“雏形”。据了解,至2013年,我市已有529家加油站,年均用油100万吨,挥发成油气的约8000吨,很大程度上污染了气质。当年8月印发的《济南市油气回收综合治理工作方案》提出,确保当年年底前完成全市储油库、加油站及油罐车等设施油气回收治理工作,预计每年能从大气中“抓”回7000吨“逃走”的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