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忧:

  抗菌药物研发速度远低于耐药速度

  “抗菌药物之所以被滥用,更多的还是因为大家对其造成的严重后果缺乏足够的认识。”张翔表示。

  抗菌药物滥用最可怕的后果就是导致很强的细菌耐药性,甚至产生“超级细菌”,导致无药可医。张翔举例说道,青霉素刚被发明的时候,主要用于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但目前在全国范围内,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已经达到了90%以上,“就是说如果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用青霉素治疗几乎已经没有效果。”

  随着医学的进步,人类现在已经研发出了多种抗菌药物,抗菌谱越来越广,抗菌作用也很强。“但是,人类研发新抗菌药物的速度要远远低于细菌耐药的速度,研发一种抗菌药物大约需要10亿美元,而将其应用于临床两年左右就会产生耐药菌株,滥用后细菌耐药率就会迅速升高,这种药物便失去了效果。”张翔说。

  抗菌药物不仅对不良细菌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对正常菌群也同样如此。“人体口腔、消化道、肠道内有很多正常菌群,滥用抗菌药物容易造成菌群失调。尤其是对于长期住院的患者,由于基础性疾病较多,肠道的屏障作用较差,用了抗菌药物更容易引起二重感染。”匡荣光解释道。

  以人体肠道内主要的格兰仕阴性杆菌为例,常用的三代头孢抗菌谱就更偏向于这种菌群,喹诺酮类对肠杆菌的抑制作用也很强,因此这两种抗菌药物都容易杀死肠道内的益生菌,导致肠道内的寄生菌和过路菌迅速生长,引起二重感染。

  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我国每年有19.2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抗菌药物造成的不良反应占据了重要一席。“虽然都会有皮试,但有些不良反应是迟发性的,用了一两天后才慢慢出现皮疹等不良反应。”张翔说。

  措施:

  不仅限制用量,还要规范用法

  2011年-2014年期间,国家卫计委开展了抗菌药物专项整治行动,以扭转抗菌药物滥用的情况。其中,对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门急诊抗菌药物使用率、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等多项指标都做出了详细规定,并对临床医生进行抗菌药物使用考核,效果显著。

  “以前,一类切口(清洁手术)患者自入院至出院,每天都在使用抗菌药物,这是很多医院的普遍现象。自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以来,规定这些手术中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必须低于30%,而甲状腺、疝、关节镜检查等7种一类切口原则上不使用抗菌药物,现在我们医院内一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已经控制在20%以下。”张翔介绍道。

  2012年国家出台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被称为“史上最严抗菌药物管理办法”。其中,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三级,不同级别的大夫只能开不同级别的抗菌药物。

  专家表示,抗菌药物规范使用不仅包括严格根据用药指征决定是否使用,用法和用量也非常重要。张翔解释道:“很多小门诊输液打头孢,一般都是一天给药一次,其实这种用法是不对的。在整个头孢菌素中,除了头孢曲松一种药的半衰期比较长,可以一天一次,其他头孢都需要一天两到三次,甚至四次。一次给药药量过大,也会引起细菌耐药性。”

  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徐凌忠认为:“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其实是个社会性问题,不仅要在医疗结构限制使用抗菌药,卫生、药监、质检、农业等部门应共同努力,保证抗菌药物的规范使用,依法严惩滥用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