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画风·山东中国画大展
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展览提示: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打造山东文化品牌,促进山东美术事业的繁荣发展,山东省委、省政府做出了推动形成“齐鲁画派”文化工程的战略部署。该项工程自2011年启动以来,认真梳理山东美术发展脉络,深入研究山东中国画风格和齐鲁文化内涵,并制定了完整的实施方案。2011年11月份召开的省委九届十三次全会将“加强山东美术创作风格和内涵研究,推动形成‘齐鲁画派’”写入了《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意见》中。作为山东省推动形成“齐鲁画派”的重要工作环节及阶段性成果,12月24日至2014年1月3日,“齐鲁画风·山东中国画大展”在山东博物馆举办。展览共展出作品200余幅,以及展现自先秦以降山东美术发展脉络的8万余字的文献资料,图片100余张。与展览同时推出的还有《齐鲁画风·山东中国画作品集》。山东省委宣传部规划设立的“推动形成齐鲁画派文化工程研究”的课题成果也将同时推出。
记者:“齐鲁画派”是一个什么概念?在您看来,“齐鲁画派”的画家的共性是什么?推动形成“齐鲁画派”的意义在哪里?
孔维克:“齐鲁画派”不仅是一个地域的特指,还是一个文化的概念,是文化与人的关系及意识形态与形象表现关系的表述。因为一种地域性文化和一方水土养育的一方人,所形成的独特性格和文化性格,会使他们的行为、艺术,包括绘画总体品格有着一种相同的趋向性。
从这个角度看,“齐鲁画派”的概念涵盖了一个自古至今已然存在的“大象无形”的绘画群体,推动形成“齐鲁画派”工程既是对从古至今的齐鲁文脉所催生的山东庞大创作群体的命名,又是对齐鲁大地的中国画从源到流、从弱到强的这一文化现象的归纳、梳理和总结。
要推动形成“齐鲁画派”,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搞一次运动,而是要经过大量的学术梳理、创作研讨活动、理论研究,最后达成共识,推出作品,推出人才,并且对外形成一个画坛鲁军的整体形象。这样“齐鲁画派”才有一个准确的定位。目前来讲,山东画家队伍非常庞大,水平很高,有自己的显著特色。我觉得“齐鲁画派”的画家有6个共同特点:一、博大雄浑、正大气象;二、尊重道统、崇尚底功;三、文以载道、担当责任;四、儒风智慧、典雅灵秀;五、融汇古今、取道中庸;六、面向现实、贴近生活。这6个特点同样也是对“齐鲁画派”超越具体绘画风格上升到文化精神的总体概括。
我们做的推动“齐鲁画派”的工作有4个重要意义:一、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打造民族气派的文化强国形象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二、有利于形成团体优势,发挥整体效应,极大地提高山东美术在全国美术事业发展中的竞争力;三、有利于在齐鲁文化大背景下,达成文化共识,相互切磋、营造学术氛围,增强山东美术界的凝聚力;四、有利于系统梳理山东美术发展脉络,出人才出作品,培育“高、精、尖”的美术创作和理论研究的年轻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