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是农业大省、食品大省,生产经营主体多、产业规模大,食用农产品产量、食品工业规模均居全国首位。2014年,全省食用农产品总产量达2亿吨,规模以上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 . 65万亿元(约占全国1/6)。所谓“食品安全,山东安则全国安”,山东在食品安全治理上的探索自然备受全国关注。

  省食安办主任、省食药监局局长马越男表示,山东在全国食品业占很大权重的背后是一批批食品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它们的引领带动作用是抓好“食安山东”建设的重要一环。从去年4月份开始,全省实施“食安山东”品牌引领行动,重点创建了包括一批标准化生产基地等在内的“ 十个一批”,通过推进品牌引领行动和示范创建,培育食品放心品牌,用“正能量”引领公众消费,助推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和食品安全管控。

  生产环节:由单打独斗到抱团,全产业链保食安升级

  搞食品监管的人几乎都认可这样一个道理:越是组织化规模化程度高,食品安全越容易控制;相反,越是散户往往越难管,潜藏的风险也越大。作为蔬菜、肉类生产大市的潍坊也在探索通过龙头带动,集约化发展,将各类风险较高的散户生产者管起来。

  “放心食品是种出来的。我们合作社生产管控得非常严,一旦发现违规用药用肥,社员会处处受限。”昌乐县庵上湖瓜菜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赵允书告诉记者,原来村里各家种各自的地,不成块,这种散、小的模式非常不利于农产品质量的统一管理。自2007年成立合作社后,全村800亩地完成流转,并据此建立了非常严格的管控体系。

  “我们合作社有自己的快检设备,社员大棚里头如果药残超标严重,土地可以直接没收。同时实行积分管理鼓励社员种优质放心菜。如果人家药残抑制率达到10%,而你的在40%-50%,那你打分比别人低,在合作社中就会受到限制,比如供应化肥,价格给别人优惠15%,对你只能优惠10%。在合作社资金互助贷款时,积分高的可享受无息贷款。”

  赵允书表示,有了合作社大大降低了散户种植的风险性。潍坊市食药监局局长李平表示,2014年全市工商登记的农民合作社达14452家;家庭农场总数3292家。“三品一标”认证总数达1398个,农业龙头企业3010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达到217家。联合社+合作社+农户服务模式的联合社发展到159家;农资连锁经营和售后服务相结合的公司近200家。通过龙头引领,集约抱团的全产业链模式,大大促进了这个食品大市的食安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