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 姜瑞胜

  9月1日,为期4个月的黄渤海伏季休渔期结束,岛城各大渔港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您是否知道?在青岛有一种海鲜叫“小船海鲜”,当天出海当天回来,海鲜从网里到岸上,中间只隔了1个小时。

  青岛渔港码头上的“小船海鲜”都是怎么捕来的?当下能捕到哪些海鲜?出海捕捞是种什么样的体验?为了探个究竟,半岛全媒体记者9月2日凌晨4时开始随船体验,带您一探究竟。

  4:00

  夜色中出发,1小时驶出11公里

  哒哒哒哒哒……9月2日凌晨4时许,在青岛西海岸新区连心渔港,很多渔船柴油机的轰鸣声划破了夜空的沉寂。宅科社区居民、57岁的高金绪猛吸了一口烟,这是他4个月休渔期过后第一次出海。

  凌晨4时,踏着夜色从连心港出发。

  “昨天是开海的第一天,没想到我家的船出了点小故障,他们昨天出海的有卖三四千块的。”说这话时,对于当天自己能收获多少,出海38年的老高心里还是没底儿,“今天风浪不大,适合出海,不知道能打多少海货。”他一边说着,一边按下了船上电灯开关一样的按钮,这是点火发动机的装置。

  老高迫不及待地开船冲出港口,驶向一望无垠的黑暗,渔民的“田地”就在大海上。

  老高出发的连心渔港是一处不大不小的渔港,一共停靠了100多艘小型渔船,和动辄出海七八天的大型渔船相比,这些长度不足10米的“小船”显得极其简陋——船上连个遮雨遮阳的地方都没有,只能露天作业;船的四周连个护栏也没有,风浪稍大一些,在船上根本站不稳。

  老高说,他的这艘小船是五年前置办的,一共花了7万多元。“小成本、小买卖”,考虑到成本问题,为了节省不必要的开支,他们这种小船基本都是一个人出海。

  老高的小船驶出码头后,兴冲冲地朝着东南方向驶去,很快陷入漆黑的夜里。在渔船上,第一次随船出海的记者眼看着岸边的灯光越来越远,越来越暗,慢慢地,四周都被漆黑的大海包裹。

  一路上,老高一时也没闲着。他的前方摆放着一个小盒子,盒子里装着gps。这套设备不仅能够定位,还可以记录渔船的运动轨迹。在容易让人迷失方向的大海上,连智能手机都不会用的老高就是靠它来指引行驶方向。他的眼睛时不时地看一眼gps,他的右手,紧紧地抓住一个木杆,这是渔船的方向盘。

  渔船行驶了一个多小时,记者掏出手机发现只有1格信号的3g网络。电子地图显示,这里距离码头有11公里左右。等记者10分钟后再次掏出手机查看定位,发现连1格信号也没有了。

  捕捞大致位置。

  5:20

  第一网撒下去,20分钟出现意外

  “到了,可以下网了”,5时20分,渔船还在行驶中,老高麻利地将拖网扔进海里,在水流的助力下,大海迅速把拖网“吸”了进去。 拖网的两端各有一根200多米长的拖绳,下方是重达上百斤的金属材质分水板。如此,拖网呈兜状在渔船的拖拽下在30多米深的海底游走,把鱼兵蟹将们收入囊中。

  四周全是看不到边的大海和渔船。

  这时,天已经蒙蒙亮。遥望远处,四周除了近处和海平面的一些渔船,已经全是大海。远远地可以看到很多渔船在同时作业。老高说,这些渔船都是来自连心渔港。和老高的渔船一样,这些渔船后面,都拖着一个连同拖绳长达200多米的拖网。

  “不好,快离我的船远点!”5时40分左右,老高一时没注意,他的拖网先后和另外两辆渔船的拖网来了个“亲密接触”,等他反应过来为时已晚。

  拖网航拍图。

  “毁了,这下麻烦了!”老高在小船上一路小跑着,匆忙地准备收网。记者的心也跟着他的节奏揪到了一起。

  他的一不留神的一个小疏忽,让他接下来马不停蹄地白白瞎忙活了近两个小时。

  由于拖网很长,而且和重达上百斤的两个分水板沉在海底,靠老高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把坏掉的拖网拖上来的。渔船上有根高高的杆子叫“桅杆”,另外,渔船发动机旁边连接着一台机械装置“稳车”。老高将牵住拖网的拖绳一点点地缠绕在稳车上,一段一段把拖网的各个部件慢慢地拖出水面。

  第二次网获的大螃蟹。

  这个工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拖网上缠绕了一些海面上留下的拖网垃圾,直接不堪重负。老高从船上的工具箱里拿来菜刀,为了把拖网解救上来,他直接把缠绕不清的部分给砍断了。他一会儿跑到稳车一侧,一会儿又去抓拖绳,接下来又把拖网捆扎起来,虽然有稳车的协助,可是还是要依靠人工一段一段地操作,整个过程漫长又艰辛,一会儿,老高已经是满头大汗。

  7:20

  再撒一网,海上拖网两小时

  7时20分,老高终于把拖网给“解救”了上来,在第一个拖网正常发挥功效的20分钟里,只打捞上来一些小鱼小虾和几只大螃蟹,总共只有十来斤。

  “网破了,今天没法干了,回去吧。”老高一急,说了气话。正在记者以为老高要返回时,他又掀起了船尾的篷布。“幸好有备用的。”

  老高将损坏的拖网扔在船上,累得瘫坐在拖网上。但他又立马起身,在海上打鱼,必须争分夺秒,他顾不上休息,接着又把备用的拖网下到海底。

  这之后的近两个小时,渔船一直拖着长长的“网兜”在海上行驶。老高也没闲着,他紧紧地用手扶住那根木杆方向盘。如果附近有船只经过,他会及时地提前进行避让。

  小编体验了一下,在船上操控方向盘也并不轻松,除了需要聚集会神地仔细观察船的前后左右各方来船情况,扶住方向盘控制方向,对臂力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渔船就这样一直在海上行驶,累得满头大汗的老高时不时地看一下手机上显示的时间。9时20分左右,他像小伙子一样麻利地起身,记者也不禁开始激动期待起来——老高要收网了。

  收网的过程同样并不轻松,借用于稳车和桅杆,老高一段一段收网的过程持续了30分钟。

  第二次收网。

  9时50分左右,激动人心的一刻终于到来了。在稳车的帮助下,老高顺利将拖网最后一截拉拽出水。拖网还挂在桅杆上,老高向着网里看了一眼,脸上的皱纹立即舒展开了,“还中,蟹子不少。”

  毕竟是今秋开海后的第一次出海,老高迅速将网里的海鲜给一股脑全倒在了甲板上。八带、蛎虾、螃蟹以及各种各样的小鱼活蹦乱跳。他来不及休息,立即把早已经准备好的鱼筐拿了过来,第一个任务就是把乱爬的螃蟹往筐里放。令他欣喜的是,这些螃蟹个头很大,一共装了两个半筐,足有三四十斤。

  “这可是纯野生的海捕螃蟹。”老高一边挑选着螃蟹一边自豪地说,将螃蟹挑选完毕,他又把带鱼等海鲜粗略地分拣了一番,剩余的海鲜他来不及分拣,就全部杂乱地堆放在一起,用铁锨盛到筐里。

  10:00

  不敢“贪心”,快马加鞭回码头

  10时左右,老高决定往码头赶。

  既然第二网收获还不错,时间也不算太晚,为何不接着再撒一网,那样是不是可以多捕捞一些海鲜,然后多赚一点呢?当记者把这个问题抛给老高,他一边加足马力开着船,一边向记者道出了其中的天机。

  “出海捕鱼不能太贪心啊”,他说,急着往回赶主要有两大方面的原因:一是现在的渔获物主要是螃蟹,虽然船上有水桶,但现在天热,而螃蟹比较娇贵,哪怕是放在海水里,它也很容易死亡,死亡的螃蟹就不好卖了。二是因为码头上的客流主要集中在上午,码头上的渔民同行比较多,自己晚回去一点,虽然可以多收获一点,但海鲜就卖不上好价钱了,得不偿失。

  在返回途中,老高不忘提前打电话给家中的爱人王女士,让她提前在码头上等候接货、分拣、卖货。

  老高回程的路是带着些许兴奋的。渔船又在海上漂了1个小时左右,11时许,老高的渔船回到连心港码头。而此时,码头上早已经有很多渔船归港停靠,开车来买海鲜的人群熙熙攘攘。大家讨价还价,好不热闹。

  11:10

  螃蟹上岸,有人质疑“非海捕”

  老高的渔船还没停稳,在码头上,老高的对象王女士已经提前在等候接货。11时10分左右,王女士将新鲜的海鲜从筐里挑出,放在码头的摊位上,不敢有丝毫懈怠,立即分门别类地继续挑拣老高没挑拣的海鲜。

  11时左右返回码头。

  “八带怎么卖?”“蛎虾怎么卖?”“蟹子多少钱一斤?”……不断有顾客到来问价又走开。

  “码头上的摊位很多,很多人来到码头,一般是先转一圈问一遍价格,比较一下再决定买哪家。”王女士不厌其烦地一边分拣海鲜,一边回答着一拨又一拨顾客的问价。她将海捕野生螃蟹的价格从40元一斤降到30元一斤,还是有一些顾客问价后离开。

  “他们这些蟹子是海捕的?”一对青年男女也来挑选螃蟹,走到她的摊位前问完价格,这对情侣小声嘀咕着走开了。

  “他们没看见我们出海的捕捞过程,有点怀疑可以理解。”对于顾客的这种不信任,老高反而表示了极大的理解。

  算账

  夫妻接力忙活13小时,能赚600块

  9月2日跟船体验过程中,记者注意到,老高从4时左右驶出连心鱼港,到11时左右返回码头,中间的7个小时几乎没有片刻的休息,尤其是收网的时候,老高满头大汗。这种捕鱼的劳动对壮年人群体力也是个极大的挑战,更何况老高已经年近六旬,体力肯定有些吃不消。

  返回码头。

  “现在近海渔获物真是不尽如人意啊。”老高感慨道,出海很大程度上要靠运气,有的时候一天能赚好几千,有时候连油钱也赚不回来。“出海对天气的要求比较高,我们这种小船,抗风浪能力肯定不如大船。一般海面浪高大于0.7米,我们就不建议出去了。一年365天,其实我们可以出海的日子顶多100天。在天气恶劣的今年春天那段日子,算下来,我一共出海只有10天左右。”

  老高说,越新鲜的海鲜越好卖。海鲜上岸后,他们为了尽快将海鲜出手,一般都会雇人进行分拣,费用是一人一小时20元。

  爱人王女士分拣卖货。

  对于当天捕捞小船海鲜的收入,老高说,当天网的海鲜也就不到100斤,去除200块钱的油钱和200块钱的拖网损坏找人捕网的费用,一共只能赚600左右,这还是他们夫妻二人接力忙活13小时一共的收入。

  观察

  年轻人没人愿出海,宁可上班

  记者跟船体验注意到,现在海上的渔船中,出海者没有年轻人的身影。

  “我们这里,哪有年轻人在干渔民的?”老高说,有些人可能会对渔民这个职业有些误解,会觉得有些渔民不是挺赚钱的吗?出海一趟,回来就能赚很多钱。实际上大部分渔民的收入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毕竟是靠海吃饭的,和以前种地的农民“望天收”在一定程度上有相似性。天气好,运气好的时候,就能赚得多一些,天气不好运气差的时候,很可能是颗粒无收,连出海一次的成本都赚不回来。

  借助稳车拽动拖网。

  “村里这些年轻人,他们知道我们这活很累很苦,也知道其实没有那么赚钱,所以也就没有年轻人愿意干渔民了。其实干我们这个,赚的和上班差不多。”老高表示,他们这一辈人虽然知道这个活很累,但工作时间自由,觉得可以接受。但现在的年轻一代根本不这么想,“年轻人出去上了学,就不愿意干这么脏这么累的活了。”

  在老高眼里,现在年轻人的职业观,表面上看是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了,其实本质上变得更加单一了。在很多年轻人眼里,不管是什么职业,只要能轻松赚到钱的就是好职业。而渔民这个职业,显然不满足这个条件。

  “渔民这个职业,光凭第一感觉,就会觉得这一行业干起来会很苦,而且工作内容也会很枯燥,甚至还会有一定的危险性。反正我只要一听到渔民出海打鱼这几个词,就会感觉很累很脏。我们年轻人更喜欢体面、有趣、赚钱的工作。”采访中,来码头买海鲜的90后小王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