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岱财评|山东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圆满完成:“安”得广厦千万间,长效保障是关键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方垒 齐淮东
无论是对于城市家庭还是农村家庭,房子都是头等大事,住得安心是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而农村危房问题,又常与贫困现象相生相伴。
在3月16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李力介绍,截至2020年底,山东累计实施农村危房改造51.7万户,其中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15.9万户,圆满完成了全省农村危房改造任务,有力托起贫困群众的“安居梦”“小康梦”。
农村贫困人口住房安全作为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的核心目标之一,在“三保障”中难度最大、资金需求最多、任务最繁重、表现最直观,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环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山东缘何能在既定时间圆满完成这项攻坚战?这离不开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得力措施。住建部门坚持把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住房安全有保障作为头等大事、头号工程,成立了脱贫攻坚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工作专班,整合力量资源;连续4年会同省扶贫开发办召开全省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会议,明确年度任务,细化工作要求,强力推进实施。在具体改造过程中,山东还探索形成并推广了“五个一批”的保障方式,宜固则固、宜建则建、宜养则养、宜租则租、宜保则保,因地制宜因户施策为贫困户做好精准保障。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实施危房改造,不仅关系到贫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更关系着脱贫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当前,山东已全面打赢现阶段危房改造攻坚战,但危房改造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不能满足于当前的成绩。更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脱贫群众的住房量大、面广、分散,要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持续保障每一户、每一个脱贫群众的住房安全,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只有建立健全危房改造的长效保障机制,才能真正实现贫困人口的“安居梦”。在这方面,山东已有积极探索。
比如青州研发启用了“农村四类人群住房安全动态管理系统”,按照市、镇、村三级运行机制,以行政村为单位,对住房安全落实“村级录入、镇级初评、市级审核”的三级诊断措施,对信息不准确、更新不及时的进行系统预警,及时反馈到镇、村管理人员,层层压实责任,确保住房安全有人管、管得住。对动态监管发现的疑似危房,从严落实“三级公示”制度,认真履行“七步走”工作程序和“四到场”制度,做好房屋建设全过程监管;坚持“双重验收”,市、镇、村三级完成验收后,再聘请专业鉴定机构现场核验,确保贫困群众住房真正安全。在改造过程中积极推广选择装配式建筑,对房屋内部设施统一完善,让困难群众“拎包入住”。
从全省层面来看,山东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将建立贫困人口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对已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返危情况及时发现并实施有效保障,巩固深化脱贫攻坚成果;指导督促各地及时将新识别人口和核查新发现住房安全问题纳入监测范围,组织实施改造。不断完善危房改造方式,优化资金筹措机制,严格程序标准,开展技术培训,强化检查督导,切实保障好农村低收入人口的住房安全。
进入新发展阶段,伴随着农村人居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和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相信山东的农村将更加宜居宜业,农民的生活也将更加幸福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