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由“建厕”转向“管厕”,青岛农村改厕规范升级提前超额完成任务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肖芳

  小厕所、大民生,三分建、七分管。近年来,青岛市在完成农村户厕改造任务后,及时将工作重点由“建厕”向“管厕”转变。今年,青岛市政府将农村改厕规范升级列为市办实事,计划建设管护服务站100个、粪污处理设施40处,覆盖村庄2400个;新建农村示范公厕100座。青岛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按照“4+N”模式分类实施农村改厕规范升级,着手打造政府管理精准方便、村民使用便捷安全、服务站管护积极到位的厕所管护新模式,已提前超额完成市办实事目标任务。

  对城镇近郊集体经济强的村庄,青岛将厕所粪污纳入城镇管网进行处理。目前,209个村庄已经启动实施接入城镇管网,占计划数的111%。对于不具备纳入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的村庄,做好厕具维修、粪污抽取等日常管护工作。累计排查发现厕具未安装、破损、缺失等问题20259个,已全部完成规范提升。全市共配备抽粪车268辆,抽粪队伍475人,将粪污抽取收运至厕污集中处理点或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建成管护服务站100个,占年度计划100%。

  崂山区北宅街道是农村改厕规范升级的典型范例,街道辖36个社区,除计划搬迁的2个社区外,34个社区8246座户厕全部接入管网,从根本上解决了厕所粪污抽运处理的管护问题。各社区结合地理地形条件、人口聚集程度、生活污水产生规模等因素,因地制宜采取不同模式。30个社区接入城镇管网,污水由泵站提升排入污水处理厂。4个社区纳入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污水处理模块10座,敷设污水主管网46公里、支管网39公里。

  与此同时,青岛注重“变废为宝”,配建生物发酵池,对粪污集中贮存、二次发酵,就地就近消纳。发酵池建在污水处理站前端,根据污水处理站土地面积及污水处理能力确定建设规模,具备储存、发酵、处理能力。即墨区、胶州市、平度市和莱西市每个镇街建设至少1处二次发酵池,接纳周边村庄农厕粪污进行贮存发酵,发酵后的粪液经稀释后作为有机肥使用。探索粪污资源化利用渠道,建设有机肥加工、生物质制气项目。莱西市正在筹建一处有机废物资源化利用项目,采用“预处理+CSTR中温厌氧+沼气净化+固液分离+污水处理+有机肥生产”为核心的工艺技术,将厕所粪污通过生产沼气和有机肥的办法,变废为宝,服务周边居民,产生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日可处理有机废物1300吨,年可生产生物天然气1152万立方米,固态有机肥6万吨,进一步提升莱西市农厕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今年全市计划建设粪污处理设施40处,截止10月28日,完工60处,完工率150%。

  在改厕管护方面,青岛推进农村改厕智能管护平台建设,用科技手段提升管理水平。村管理员通过App可以为村民快捷报抽、报修,区(市)业务主管部门通过线上评价、数据监管对各镇街进行对比和排名,促使各镇街及管护公司主动提升管护质量。安装防乱倒传感系统、GPS定位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喊话系统等智能硬件,实时掌握抽粪车辆动态、防止随意倾倒粪污。目前,7个涉农区(市)已完成平台软件构建、硬件安装、人员培训和信息录入,全部投入试运行。

  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旅游人数等指标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建设标准,青岛市从规划、选址用地、审批等方面全力保障农村公厕建设,2020年计划建设农村示范公厕100座,已全部完工。累计建设1135座农村公厕,实现300户以上自然村农村公厕覆盖率100%。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肖芳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