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大众日报记者 李伟
11月10日,济宁入选全国文明城市。在孔孟之乡,居民的获得感、满意度越来越高。其背后,多有“民情书记”的身影。
结束“民意5来听”常态走访日活动后,济宁市市场监管局召开了民情书记团队队长和联络员会议。调度了10月25日联席会议未落实问题进展情况,对“民意5来听,诉求码上办”手机平台使用操作规程进行了培训。这是11月5日发生在济宁的的一幕。
在济宁,党员干部在固定日期下基层已经蔚然成风,干部沉下去、问题浮上来,听民意、解民忧、化风险、汇民智、促发展,这一切要从7月份的一份工作方案说起。
每月5日、15日、25日下沉基层
据媒体报道,2020年6月3日,济宁对全市“民意‘5’来听•共创文明城”行动进行了安排部署,动员各级领导干部下沉基层一线、倾听民情民意、解决民生问题,全力提升群众满意度。7月,济宁市在市级层面印发《关于实施民意“5”来听行动的工作方案》,作为开展工作的基本遵循。市县两级选派了2万余名政治素质高、作风扎实的优秀党员干部组建6000多个“民情书记”团队,每月5日、15日、25日下沉基层。
听百姓家长里短,才能解群众燃眉之急,“民情书记”通过常态化开展入户恳谈、座谈交流等方式, 推进干部作风转变,传递党和政府声音, 实现常态化联系服务社区居民。
7月初,齐鲁晚报报道了鱼台县 “民情书记”陈春廷的故事,引起了不小的反响。“眼看着2亩大棚里的甜玉米都熟了,就是销路不好找。前两天俺们的‘民情书记’坐在马扎儿上拿着小本记了一会儿,没想到过了3天超市的货车就把甜玉米都拉走了。”济宁市鱼台县李阁镇李楼村村民庞明申说,是“民情书记”心贴心的帮扶让甜玉米找到了销路。
一支笔、一打账、一口罩、一个马扎,这就是“民情书记”的全套装备。“民情书记”有的“三五成群”与群众围坐在社区(村)党群服务中心、小区“红帆驿站”“拉呱说事”,有的“两人成队”入户收集民意,听到的可谓都是咱最原汁原味的社情民意。
妥善处理着“听群众讲”与“讲给群众听”的关系
近日山东政协微信公号报道了位于济宁古运河畔的任城区济阳街道南门社区民情小故事。在当地,一排排绿化树木被剪修得整齐利落,既方便居民休闲纳凉,又避免了枝叶过于茂盛遮挡居民家中光线。“我家住二楼,原来树枝都伸过来了,我们自己不好修剪,多亏了民意‘5’来听行动,头一天反映了这个问题,第2天就处理好了。”
在济宁,“民情书记”结合自身单位业务和优势,在“居民说事”“拉呱说事”活动等规定动作的基础上,听群众生活中的难点痛点堵点,听取社区(村)党组织和居民小区党支部书记的意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帮群众排忧解难。
济宁市委编办“民情书记”团队在走访中了解到任城区金城街道夏桥小区居民的烦恼 ,帮居民及时清除紧挨房子墙壁生长的榆树、空心老杨树、严重歪斜的香椿树,解决了存在了多年的安全隐患;济宁市公安局“民情书记”帮助鲁抗家园小区居民协调在小区北门安装红绿灯,保障群众出行安全,得到辖区居民赞扬;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民情书记”,针对部分社区居民无固定工作,缺乏就业技能的现状,充分利用自身专业办学优势,开办专业技能培训班,为社区待业居民提供创业就业培训……
“民情书记”妥善处理着“听群众讲”与“讲给群众听”的关系,也让民意“5”来听行动有了更广泛的号召力、影响力、凝聚力。
“笨办法”是最有效的好办法
今年6月26日,济宁新闻推出了主题报道《干部身子沉下去 群众幸福提上来》。家住济宁市兴唐国翠城小区的退休老人芦爱华最近高兴极了,在济宁市审计局二级调研员王岱峰带队的“民情书记”团队的帮助下,退休老人芦爱华对养老金待遇资格进行了认证,了却了老两口的一大桩心事。芦爱华老人养老难题的迎刃而解得益于不断完善的“1+1+N”社区治理体系、这种线下、线上快速解决机制,而这也只是济宁市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济宁市下派干部工作联席会议办通过“民意5来听”微信公众号、小程序,调取当天全市“民情书记”签到打卡时间、地点,对未走访的“民情书记”反馈给派出单位,要求作出说明,确保落实“民意来听”行动不走样。
听了就要想方设法为群众解决问题才是落脚点,才能让群众满意。通过创新机制引导促进委员向下看、向下沉,更好地协商于民、汇集民智、解决民忧、凝聚共识,将联系服务群众的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民意5来听”有效防止了活动“一刀切”“走过场”。
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济宁市线上线下齐发力,打通社会治理“双通道”,让党员干部磨脚底板,费嘴皮子,可以说是一种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的“笨办法”,但是这个办法离群众最近,也是最有效办法之一。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伟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