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八届济南国际泉水节启幕。你知道么?在泉城济南,有这样一支地质队伍,他们从成立那天起,就肩负着守护济南泉水的使命,这就是山东省地矿局八〇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以下简称八〇一队)。

  近日,八〇一队正积极推动保泉工作与大数据、信息化的深度对接,通过对已有泉水监测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不断优化泉水保护监测体系,安装先进自动监测设备,加快建成集监测、分析、预警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四维动态地质信息系统,为泉水保护、生态补源、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等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辛勤耕耘,做山水泉城的守护者

  八〇一队组建于1958年,是我省最早从事地下水资源保护与研究的专业地质队伍。建队之初,八〇一队首先在济南设立地下水位监测点,积累了最为连续和宝贵的基础监测资料。伴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城市用水量激增,地下水开采量逐年增大,1972年,济南泉群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季节性断流,到80年代,市区四大泉群多次出现泉水长年断流现象,引起各级高度重视。八〇一队及时调整工作重心,由地下水位监测转向保泉勘探,查明了趵突泉泉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和资源量,首次提出“调蓄补源、采外补内、开源节流”三大保泉模式,建立了国内第一个泉域岩溶地下水数值模型,成为北方岩溶泉水保护和研究领域的佼佼者。2002年起,根据八〇一队提出的技术建议,济南市政府采取了关停城区自备井、河水补源强化地表水下渗、开采济西水源地代替市区水源等一系列措施,终于使趵突泉泉域自2003年以来恢复持续喷涌,并经受住了17年间所有枯水年份的考验,让“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泉城更加名副其实。

  深入研究,助力科学依法保泉

  在多年的保泉护泉工作中,八〇一队对影响泉水的有关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首次划定泉水生态地质环境保护“四区两线”,构建了以趵突泉为代表的岩溶泉域“两区三级”保护体系。在全国率先采用三维建模技术,建立了泉域核心区三维地质模型,划出泉水保护红线,化解了济南泉水保护与城市供水、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城市规划布局之间的矛盾,破解了泉水制约济南城市发展规划的瓶颈。积极为济南市颁布实施《济南市名泉保护条例》、《济南市名泉保护总体规划》、《济南市山体保护办法》等法规提供基础性地质依据,助力泉水科学依法保护,为将济南建设成为泉水文化彰显、风貌特色突出、生态环境美好的“泉水之都”贡献了地质力量。

  科技创新,保泉护源更加精准

  八〇一队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着力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与中国地科院岩溶所、中国地质大学、吉林大学等知名高校院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全力推动济南地下水资源保护与修复研究工作。制定了国内第一部《泉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编制《济南泉水直接补给区雨水收集入渗设计导则(试行)》,为“增渗、禁堵、防污、限采、综治”策略的实施提供了依据。全程参与济南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前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调查论证及轨道交通线网布局优化,提交《济南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泉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为实现地铁与泉水和谐共生作出了突出贡献,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

  今年,八〇一队结合同位素测年与古气候演化,第一次推断出泉水出露年代为距今约6000—10000年,进一步提升了济南泉水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为“济南泉·城文化景观”申遗作出了积极贡献。

  下一步,八〇一队将发挥地质工作先行性、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作用,继续在泉水保护领域“深耕细作”,提供地下水监测数据综合分析、泉水动态变化应急分析和水位预测等常态化技术服务,为省会城市保泉护泉工作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方垒 通讯员 张文强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