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告别34年“老伙计” 青岛电车线网与中山路桥体拆除剥离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讯 6月21日晚上11时,在路灯及探照灯的照射下,中山路人行天桥主桥体电车线网拆除工作正式开始施工。伴随着高车的轰鸣与金属零部件的碰撞声,桥体上的电车线网被拆除,拆下的线网被铺设在路边新架设的单臂梁上。至此,与电车线网相伴34年的“老伙计”完成了它的使命退出了历史舞台。

  告别:朝夕相伴34年,如今一晚拆除剥离

  为配合中山路人行天桥拆除施工需要,6月21日夜间至22日凌晨,青岛公交市北巴士公司供电所组织工作人员连夜进行电车线网拆除及架设工程,将主桥体上的线网拆除剥离后铺设新线网,从而保障2路、5路电车正常通行。

  21日晚,供电所出动4辆高车、1辆单臂车、1辆抢修车连夜将双向两侧电车线网与主桥体进行剥离,同时架设新的电车线网。晚上11时,当最后一班5路电车从铁路青岛站广西支路发出后,现场待命的36名抢修人员立即投入到电车线网拆除工程中。记者赶到现场看见,伴随着车辆的轰鸣声,4辆高车分成两组停在桥下拆除电车双向两侧线网,随着施工进程,与桥体朝夕相伴34年的电车线网正式与之分离。

  市北巴士公司供电所副主任周君告诉记者:“由于此前我们已经做了准备,例如电车电缆入地、架设单臂梁、吊线等工作,所以此次施工拆线与架线会同时进行。在拆除与主桥体连接的线网后,我们立即将线网架设在之前设置好的单臂梁上。22日早上基本就可以完成新线网的架设工作,从而保障2路、5路首班车的准时发出。”

  回忆:电车老职工追忆往事,直叹“舍不得”

  参与此次线网拆除工作中,59岁的电车老职工刘文明格外不舍。他对记者说:“1986年我参加工作不久,跟着师傅学徒干的第一件大工程就是中山路人行天桥的架线工作,当时设备简陋没有自动升降的高车,我们就带着头灯踩着梯子用工具一个个把螺丝上紧。那时候年轻也不知道累,只记得线网架好后电车从桥下通车的时候,别提多高兴了。”

  刘文明所在的电车抢修班主要负责胜利桥至北岭段的线网检查维护工作,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刘文明与电车线积累了深厚的感情。在他的眼中,这头顶上的电车线网,凝结了他大半辈子的汗水。“一晃34年过去了,小伙子也变成了老头子,如今我也成了师傅,现在要带着徒弟亲手拆掉当初架设的线网真是舍不得。”刘文明说。在线网架设完成后,刘文明把手中的线网正线器交给了年轻的班长,“这个正线器是我们供电所特有的工具,在我手里快40年了,如今我要退休了就把这个正线器交给年轻人,希望他们将供电人的精神传承下去。”刘文明感慨地说。

  从当初的“客流爆满”,到现在的“门庭冷落”,2路电车线也见证了当年中山路天桥的盛况。2路电车驾驶员姜桂起回忆道:“‘上街里’在八九十年代是个很时髦的词,天桥还没架设起来的时候,中山路人多到堵着我们两三辆电车都无法正常通行。后来天桥刚架设好的时候,很多市民还坐着车专门来看这座桥,下车后先逛国货,买完之后再穿过桥去新华书店买书。当时中山路上商铺林立,大家都手拿肩扛拎着大包小包,我还记得那时驾驶的车型是大通道,人多的时候连车门都关不上。”说起当年的情形,姜桂起不禁感叹。后来,随着台东商圈、李村商圈、东部商圈的接连兴起,市民出行购物有了更多的选择,中山路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更新:架线同时优化线网格局,保障市民出行畅通

  记者了解到,由于之前的电车线网是由绝缘板固定在桥体上,所以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此,在此次线网施工前,供电所对线网整体布局进行了规划与测量,使新架设的电车线网美观实用。“新架设的八根单臂梁多靠近道路两边,这样在驾驶员在行车中可以随时根据线网调整运行位置。并且道路也由原来的两车道拓宽为三车道,所以车辆进站时也可以更贴近路边,较大地方便了市民的出行。”周君说道。

  据了解,为了亮化中山路优化线网格局,供电所工作人员早在去年已经将黄台路至济宁路周边长达1.5公里的电车线网进行更换,由原来85 mm²的铜线更换为质量更高的100mm²的铜线,更换后线网变得更加结实耐磨。不仅如此,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夏运与雨季,供电所在施工中,还将此路段的合线器、夹板、单臂梁、螺丝等项目进行了巡视检查,保障电车顺利通行。(记者 周建亮 通讯员 宋晓蕊)

  (青岛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