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1月20日讯(记者 陈艳)“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是中央赋予山东和青岛的时代使命。

  面对这道时代命题,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明确指出,要突出做好空间布局层面的“搞活”,在协调发展中拓展发展空间、优化发展布局,全面拉开城市发展的大框架;要突出做好动力层面的“搞活”,强化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建设好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真正成为山东面向世界开放发展的桥头堡;要突出做好各个领域的“搞活”,从思想方法到工作方法,从发展思路到工作举措都要变革创新,推动城市发展的各方面来一个大突破、大跨越,实现全方位提升。

  峰会过去1年半,青岛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书写了“活城”文章的新答卷。

  一座城市是否充满活力,“才”和“财”是最直观的反映。不妨先来看一组有关青岛的最新数据——

  2019年底,青岛市科技创新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透露的数据显示,近25万人才涌入青岛。在“2019中国年度最佳雇主最佳引才城市”中,青岛榜上有名。

  更令人振奋的是青岛的投资数据。今年1-11月,青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3%,创近五年来的最高增速,居副省级城市首位。其中,民间投资增长20.5%,工业投资增长17.7%,工业技改投资增长42.6%,高技术投资增长102.3%,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23.8%,“四新”经济投资增长36.1%。

  另外,1月14日,青岛市市级引导基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发布信息显示,截至到2019年底,中心已累计参股设立基金46支,总认缴规模460.94亿元。中心累计接洽各类创投风投机构数百家,不仅吸引了赛富亚洲、中金资本、光大控股、中车资本等国内知名机构入青,也正与亚洲开发银行、德国、法国、日本等域外资本探索基金合作。

  人才汇聚,投资活跃,资本前来,再加上多个国家战略的落地,2019年,青岛成为中国城市中“现象级”的存在。青岛的做法,也为山东带来诸多启示。

  乘势而上,青岛开启暴走模式

  善于取大势,才能成大事。

  “投资青岛,就是投资国家战略。”2019年3月,在深圳举行的“双招双引”推介会上,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向企业家们喊出了无法拒绝的“青岛机遇”。

  4个月之后,这句话就被牢牢“坐实”。

  2019年7月,中央深改委第九次会议作出决定,在青岛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旨在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拓展国际物流、现代贸易、双向投资合作、商旅文化交流等领域合作,更好发挥青岛在“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建设和海上合作中的作用,加强我国同上合组织国家互联互通,着力推动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格局。

  时隔一个月,青岛再度迎来国家战略的加持。8月26日,山东自贸试验区正式获批,青岛片区面积最大,95%的试点任务在此布局。

  国家的“大礼包”接踵而至,将青岛推到了时代发展的新风口。与此同时,青岛将自身摆进国家大局,定位更加清晰——

  在胶东半岛,青岛是中心;在山东,青岛是开放发展的桥头堡;在全国,青岛是长江以北地区国家纵深开放新的重要战略支点;在全球,青岛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

  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聚势而强。乘着国家战略的东风,青岛开启奔跑模式。

  在上合示范区,加快建设国际物流、现代商贸、双向投资合作、商旅文化交流、海洋合作五大中心。2019年前三季度吸引56个项目签约落户、总投资877亿元。

  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聚焦现代海洋、国际贸易、航运物流、现代金融、先进制造业等领域重点突破。截至2019年底,青岛片区累计新注册市场主体1851家,其中外资企业64家。片区在建、待建产业项目78个,总投资869亿元。

  与此同时,为当好开放发展的“桥头堡”,青岛运用平台思维,打造“国际客厅”,构建集展示、推介、路演、接洽、交易等功能为一体的平台。仅中德国际客厅就促进总投资10.7亿欧元的10个项目集中签约落户,吸引德国实际投资同比增长65.7%。

  这一举措,推动了山东乃至全国企业通过青岛与世界顺畅对接。

  4月14日,15个攻势首场答辩-海洋攻势作战方案进行公开答辩

  激发活力,15大攻势全面开花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

  1月15日,青岛举行2020年企业家新春联谊会。在春节前这个企业家最忙的时间节点上,不只是扎根青岛当地的企业、商协会、创意咨询机构、创投风投等代表悉数赴会,更有深圳等外地企业家不远千里而来,共有500人参加,充分体现了青岛在全国乃至全球企业家心中的地位。

  在正和岛首席架构师刘东华看来,2019年青岛已成为不折不扣的“网红”城市。

  “青岛为什么能成为‘网红’,因为青岛从战略规划到战役布局到战术打法,一直奔着实实在在的结果,让结果说话,一连串闪亮的数字和这个城市一年来发生的变化就是最好的证明。”刘东华说。

  2019年,青岛的“打法”可谓独树一帜、创意十足。

  发起经略海洋、双招双引、科技引领城等15大攻势,最大限度聚合资本、技术、人才、市场、管理等优质资源要素,全面释放动力活力,也顺势推动了城市高效发展的模式再造。

  把15大攻势作为15组重大改革事项推进,突破条条块块分割,推动工作整合重构,建立由一部门牵头、多部门联动的协同推进机制,“一个部门吹哨,多个部门报到”,打通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使改革成为一个有机衔接、协同高效的整体。

  比如,青岛建立激发企业家创意创新机制,鼓励具有行业影响力、规模影响力、市场话语权的大企业,提出产业集群配套发展好创意好想法,对经论证可行的进行精准扶持。目前,青啤、海尔、海信、伟东等企业提出了创意方案。

  去年10月份青岛召开专题会议,用了3个小时专题研究伟东集团设计的“人工智能+互联网教育千亿级产业集群实施方案”。

  “市委书记、市长,以及教育、经信、科技、财政、人社、民营经济发展、自然资源和规划、卫计委等多个部门和即墨区主要负责人悉数到场,认真听取企业发展设想,积极出谋划策。”伟东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端瑞感叹,这场面恐怕在全国也不多见。

  同时,青岛完善产业政策制定机制,以龙头企业或行业协会提出的建议方案为基础,制定出台了支持创投风投、超高清视频、蓝色药库、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政策,正在研究机器人、人工智能、5G等产业政策。

  围绕15大攻势推进改革,青岛收获满满。经略海洋攻势,海洋产业项目达107个,同比增长33.9%;国际时尚城建设攻势,5000万元以上在谈、签约、在建项目91个,总投资2781亿元……

  第二批青岛市赴深圳体悟实训干部在深圳合影

  搞活一座城,要搞活关键的人

  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多次强调,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大胆使用‘李云龙式’干部,形成实干实绩实惠的鲜明导向。

  具体到青岛,主政者将其凝练成一句话:搞活一座城,先要搞活关键的人。围绕这句话,2019年青岛大招频出,激发干部活力。

  青岛出台《关于奋进新时代勇担新使命加快建设“三化一型”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意见》,政治可靠、“三化一型”、境界状态、实干实绩,成为青岛选人用人的鲜明导向。打破论资排辈,打破条条框框,一切从岗位需要出发,唯才是举、以绩取人,不唯年龄,不唯资历,不搞平衡照顾,变“谁该用”为“该用谁”。

  大力培养使用“李云龙”式的干部,选拨20名副局级年轻干部到“吃劲岗位”任职,面向全市公开选拔100名年轻干部,公开遴选200名村组织党委书记,探索建立一支过硬的村党组织书记队伍。

  与此同时,面向全国招揽人才。去年8月初,青岛发出“招贤令”,全国选调选聘180名高层次专业化干部人才,吸引了全国29个省份超5000人报名,青岛的吸引力可见一斑。

  功能区的用人体制机制改革也迈出一大步。去年11月,青岛将高新区、青岛蓝谷管理局、青岛金家岭金融聚集区、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4个功能区定为先行改革试点,按照“全体起立、择优选聘”原则,面向全市公开选聘管委会中层正职及以下工作人员。最终,16名干部脱颖而出,分别担任四个功能区的管委会主任、副主任等职务,303名干部任管委会中层及以下工委。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2019年,青岛提出“学深圳赶深圳”后,深圳成了青岛干部的“大学堂”,已先后派出两批300余人到鹏城体悟实训。他们放下职务,进入华为腾讯等大型企业、前海母基金等投资机构以及中介组织等,变身普通员工,感受改革开放的浓厚气息,接受市场化、法治化思维的洗礼。

  1月15日晚,在第二批青岛市赴深圳体悟实训队座谈会上,体悟实训队临时党支部书记周科深有感触地说,通过体悟实训,对待企业家的态度发生了根本转变,“来之前好为人师,来之后乐于拜师”。第二批体悟实训干部去年8月底南下,今年1月12日回青,历时140天。

  青岛的创举得到了各方盛赞。

  “青岛一批批派干部来深圳体悟实训,这份魄力和远见国内少有,从长远看,一定会给青岛产生深刻影响,甚至给整个社会治理带来很大变化。”华讯方舟董事长吴光胜。

  人活了,城市就活了。一系列动作,是青岛希望通过“关键的人”的变化、提升,真正立体、综合、全方位地搞活这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