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行走的医生,流动的医院!淄川25支巡诊小分队守护山区群众健康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速度越来越快,在很多农村,老、弱、残、贫等群体成了留守的主力军。与此同时,自2013年乡村医生准入制度改革以来,在册乡村医生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新生力量的注入又因为种种条件限制滞后不前,这就导致乡村医生队伍自然减员越来越多,青黄不接、后继无人,也使越来越多的村庄成为没有卫生室的“空白村”,百姓就医非常不方便。如何解决偏远村庄尤其是“空白村”村民看病难的问题,已经成为各地党委政府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资源的需求,淄川区创新提出了“行走的医生 流动的医院”医疗服务点巡诊模式,通过医疗服务车将医生送到群众家门口,打通了山区群众看病就医的“最后一公里”。

  “用看得见的变化回应群众的关切和期盼,用‘有解思维’理念解决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紧迫问题,通过制度创新、机制再造,创造性地开展‘健康淄川一个都不能少’工作,下大力气解决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心的问题。”淄川区委书记李新胜说。

  “行走的医生 流动的医院”山区群众有了健康“守护神”

  淄川区卫生健康局25支巡诊小分队正式成立

  11月11日上午,淄川区“行走的医生 流动的医院”启动仪式在西河镇张庄卫生院东庄村医疗服务点举行。启动仪式上,淄川区委书记李新胜为张庄卫生院院长贾希军授“行走的医生 流动的医院”巡诊小分队队旗,“第一村医”代表李志有发言。仪式结束后,市卫健委负责人宋晓东、区委书记李新胜、区长闫桂新一行到东庄村第一村医义诊点查看医疗服务点建设情况。

  “空白村”里来了“白大褂”

  东庄村医疗服务点是张庄卫生院服务范围内建成的第五处“空白村”医疗服务点。据了解,东庄村位于淄川区东北部,是典型的山区村,也是省级贫困村。“原先我们这里没有卫生室,看病啥的不方便。孩子们又不在家,也不想麻烦他们带我去看病,有点小痛小病的就拖着。有了医疗点,出门走两步就可以量血压,不好受接着能吃上药。”村民张大爷说,他患有高血压,以前量血压都是问题,现在有了医生在身边,可以更好地控制病情。

  据了解,在淄川,像东庄村这样的“空白村”共有69个,常住人口9530人,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人2266人,而且大都是老、弱、残、贫群体,这些“空白村”中距离镇卫生院少则几公里,多则十几公里,再加上农村交通不便,看病难看病远已经成为制约村民健康的突出问题。

  为解决空白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从今年起,淄川区卫生健康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市创新开展了“行走的医生 流动的医院”医疗服务模式,设立空白村医疗服务点方便群众看病就医。全面消除医疗“空白村”,让像东庄村一样的“空白村”有了健康“守护神”。

  11日一大早,记者在罗圈峪村口看到,村民们三三两两地赶到村医疗服务点检查、咨询。据了解,罗圈峪村常住人口130余人,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占比31%,慢性病病人占比22%,因村内没有卫生室,看病就医问题一度成了村民们最头疼的事。

  “以前生病得走4、5里路到村下面的站牌坐车,到差不多20里路的张庄卫生院看病,有时等一辆车就要40分钟。真没想到医生能够来村里上门给俺们看病检查。”76岁的村民赵秀英说。

  张庄卫生院院长贾希军说,原先村民看病拿药要到张庄卫生院或者梨峪口村卫生室,年轻村民还可以骑摩托车或自行车,年龄大且儿女不在身边的,就只能托村民捎点药回来或者想办法搭车去,“很多村民觉得太折腾,往往会选择熬着,实在熬不过去了再想办法解决,经常小病拖成大病,尤其是一些冠心病患者,很容易延误治疗时机。”

  家门口的医院,一点也不差

  据了解,淄川区政府投入专门资金对医疗服务点的房屋进行了装修,为了让老百姓能方便找到医疗服务点,还在醒目位置悬挂了统一制作的标牌。“我们医疗点门口设置了一个医务公示栏,将服务点的巡诊时间、医务人员的信息、家庭医生签约的团队信息一一公示。把坐诊的大夫姓名、电话、巡诊日期也都公示出来,让村民掌握就医时间。如果需要预约或咨询,还可随时拨打医生电话。”张庄卫生院院长贾希军介绍。

  医疗服务点内不仅干净整洁,并且配备了电脑、诊断床、桌椅、血压计、听诊器、血糖仪、身高体重计等诊疗设施,还有一些常见病所需的药品。淄川区卫健局还联合淄川区医保局统一申请医保定点,能够实现即时报销,村民看病就医再也不用发愁了。此外,还制定了巡诊医生工作日志,由巡诊医生将每次巡诊情况一一记录。使服务点具备了基本医疗、基本药物制度、开展医保报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扶贫、家庭医生签约等服务功能,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有人管的目标,确保不让一个人在追求健康的路上掉队。

  “这是一张健康动态监管柱形图,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慢性病患者的患病人数,这是我们张庄卫生院为了更好地管理区域内人群患病情况所制作的。”当日巡诊的张学超大夫介绍,卫生院给每个村民建立了健康档案,并根据健康档案做了动态监管图,以便掌握每一名村民的健康情况,定期主动给患者做体检,帮他们有效控制病情。

  为方便巡诊和接送医务人员,淄川区政府还专门为卫生院配备了车辆,用于卫生室和医疗服务点开展基本医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公卫随访、健康扶贫等服务,随车配备折叠担架、医疗设备柜、氧气瓶、急救箱、心电图机等设备,同时配备治疗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的常用药品,在车身张贴联系电话,方便群众就诊用车。

  为保证专车专用,张庄卫生院专门制定行车路线和各项管理制度,实行专人负责、动态监管,尽最大努力方便接送行动不便的病人就医、医务人员巡诊、送医上门,全方位满足群众看病就医需要。

  1+1+1模式让巡诊队伍更专业

  “行走的医生 流动的医院”医疗服务点模式是探索“强基层”的新举措,成为实现“绝不让一个人在追求健康的道路上掉队”的生动实践。据悉,近年来,淄川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健康工作,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提高基层卫生保障能力,先后投入1700万元对10处卫生院进行基础设施改造升级,争取市级财政1000万元建成太河库区两处急救点;积极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工作,打造“全生命周期”医疗服务;以两大“医共体”为依托,建设完成远程会诊和远程影像中心,实现了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结果互认,医疗资源互联互通。本次通过实施医疗服务点全覆盖、巡回服务车全覆盖及医务人员全覆盖,让偏远山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就医拿药、健康档案、家医签约、远程会诊、专家预约、即时报销等服务,解决了山区医疗“空白村”群众就医难的问题,为山区群众提供了更高、更快、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

  东庄村医疗服务点建成后,张庄卫生院克服人才短缺的困难,整合人力资源,采用1+1+1的模式(一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队+一名乡村医生+一名第一村医)成立医疗巡诊小组,医生每5天巡诊一次,农历逢三逢八坐诊半天。同时,为了充实诊疗队伍,张庄卫生院结合全市正在开展的“人人争做第一村医”活动,与淄川区中医院建立医共体,将第一村医编入队伍,严格按照排班表巡诊,为村民送医上门,让村民在家门口得到区内优质医疗资源的诊治,享受到基本医疗、基本公卫、基本药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健康扶贫、家庭医生签约等服务功能,努力让让每一名山区群众充分感受到区委区政府的关怀与温暖。“第一村医”的加入,也为医疗巡诊小组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提高基层医疗诊疗水平、做好传帮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据悉,自7月份服务点试运行开始至今,张庄卫生院服务范围内5处空白村医疗服务点共巡诊126次,巡诊车辆出动50次,巡诊726人次,送医上门143人次,慢病随访329人次,有效地发挥了医疗服务点的健康保障作用,淄川区卫生健康局25支巡诊小分队成为一支活跃在基层的优秀健康服务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