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省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成效。记者了解到,获批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以来,山东聚焦高质量发展,围绕全省“八大发展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二级巡视员郭大雷介绍,山东聚焦全省优势产业集群和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在量子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新能源等领域,启动国际、国家标准化项目239项,加快推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领域标准布局,抢占国际标准制高点。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制修订能耗限额、节能减排、污染物排放等150余项地方标准。环境保护方面,建立了“1+5+8”大气污染物排放地方标准体系,倒逼高排放设备淘汰,优化产能布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安全生产方面,建立了包括164项地方标准的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标准体系,为全国安全生产治理体系构建提供了标准路径。

  落实省委、省政府乡村振兴“1+1+5”政策规划体系部署,标准先行,围绕产业、环境、文化、组织、生态五大振兴,牵头开展全省乡村振兴标准体系编制,提出标准框架和重点项目。以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农产品质量分等分级、农业“新六产”等为重点,完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重点,开展农村“七改”标准制定;落实农村综合改革要求,在土地产权流转、生产托管、乡村基层治理等方面建设31个标准化试点;实施粮食、棉花、油料作物重点国家标准攻坚行动,提出国家标准制定项目43项;加快建设国家蔬菜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率先提出制定各类蔬菜标准123项。

  围绕经略海洋资源、科教、平台、经济四大优势,山东重点在海洋牧场、海岸线调查、海洋环境监测等领域,启动海洋战略标准研究项目113项,制定行业标准20项,地方标准218项,建设烟台长岛等海洋领域国家和省级标准化示范区12个,承建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海洋工程勘察与测绘分技术委员会。

  实施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保障工程,重点在教育、体育、文化、社保、医疗、交通、养老等16个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制定实施地方标准159项,较好发挥了标准化在优化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规范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明确权责关系、创新治理方式中的作用,促进了均衡优质、公平普惠。全面推进实施塑胶跑道系列地方标准,解决了全省2000多个新建、改扩建学校操场无标准停工的问题,目前该系列地方标准主要指标已被国家标准作为修订依据。落实“一窗受理 一次办好”改革要求,服务优化营商环境,聚焦行政权力事项、政务服务、政务信息数据共享等重点,制定完善地方标准,以标准化引领权力运行方式变革。

  立足本土优势,成功争取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铸造机械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落户山东,为山东优势产业以及相关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创造了条件。山东省主动与ISO对接沟通,积极争取在青岛设立了“国际标准化论坛”和“国际标准化培训基地”,这是ISO首次设立这样的国际交流平台。山东昊月新材料有限公司主导制定2项国际标准,开创了我国小企业参与制定国际标准的先河;潍柴动力集团通过输出先进技术标准体系,有效支撑国际并购业务;昌邑满国环卫集团依托城市环境卫生全过程标准体系,成功中标巴基斯坦、巴拿马城市环卫服务项目,成为“中国标准”助力“中国服务”“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范例。

  “前不久,国际电信联盟(ITU)‘面向网络的量子信息技术焦点组(FG-QIT4N)’获批成立,这是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主导争取的第一个量子技术领域国际标准化技术组织,是我国量子领域标准化工作的重大突破。”郭大雷介绍,通过依托“焦点组”开展量子信息技术标准化工作,可以有效汇聚全球量子领域专家力量,充分发挥标准化对于量子信息技术产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助推山东打造世界级量子信息科学中心和全球量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地。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张召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