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生态环保、限养禁养,一边是全家生计、一窝猪崽,该何去何从?”今年春节后没多久,一向沾枕头就打呼噜的汶上县郭仓镇杨庄村的养猪大户韦洪失眠了。

  56岁的韦洪2001年开始养猪,年均收入近8万元。2018年开始,当地打响畜禽养殖污染整治行动“攻坚战”,鼓励沿湖沿河等禁养区村民因地制宜搞转型,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2个多月前,镇畜牧站站长赵阳的几次造访,让韦洪的心里起了波澜:“每次来也没讲啥大道理,就给我算笔账,让我自己再想想。”

  第一次,赵阳和老韦算起了“良心账”。“养猪场如果不转型,个人虽然富裕了,但却把‘脏乱臭’留给了村里。一到夏天到处是苍蝇,连吃饭都没有胃口。你看现在咱村里,谁还会端着碗,在门口和乡邻一边聊着家常一边吃饭?”

  第二次造访,赵阳和老韦算了一笔“子孙账”:“咱们这代人这么努力打拼为了谁?不都是为自己的孩子着想?保护环境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我们治理‘脏乱臭’的养猪场,你觉得值不值?”

  “这么多年了,俺不养猪还能养啥?”赵阳第三次来,按捺不住的老韦直接提出自己的疑惑。赵阳掰着手指头为他算了一笔经济账:“咱们村地理位置好,离县里的莲花湖湿地风景区很近,可以利用这个优势搞特色种植,废弃猪舍种食用菌,再发展农家乐,走生态绿色发展路子。镇里村里和大伙儿一起谋划,一定能让大家的腰包鼓起来。”

  老韦心里还是有点打鼓:“养了10年的猪,一下子改种食用菌,这要是赔了,估计一辈子都翻不了身。”见老韦犹豫,赵阳紧接着说起政策:“镇里对转型发展农户给予政策扶持或相应奖励,提高养殖户‘二次创业’的积极性。镇财政拨出专项资金,解决转型期间部分农户的生活来源问题,帮有劳动能力的人找工作、找致富门路。”

  “谁都喜欢碧水蓝天,这是对子孙后代有利的好事情,转型的困难只是暂时的。”赵阳的“三顾茅庐”让老韦算清了“三笔账”,心里也有了未来发展的规划。3月12日,他亲手拆了自己的养猪场,旧仓库稍加改动,就成了新仓库。他还三次赴外地,学习食用菌种植技术。

  食用菌一年可种两季平菇,年收入不下8万元。除食用菌外,大棚里还可以种植西红柿、黄瓜等蔬菜,预计一年也能有2万元的收入。

  据悉,汶上县通过加强相关法律政策宣传、帮助选定合理养殖区域、引导进行产业转型等方式,做到疏堵结合标本兼治,完成沿湖沿河禁养区20家养殖场户关闭搬迁工作,全县禁养区内养殖场(小区)11家、养殖专业户115家全部完成关闭搬迁。为巩固治理成果,汶上县还对畜禽养殖禁养区已关闭搬迁养殖场户持续开展日常巡查和不定期暗查,严防出现复养现象。

  责任编辑:吕原